《新世纪》 2011年第13期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04日
文/王兰
每年4月最后一个周日是清华大学校庆日,今年为清华大学100年校庆。
中国大陆今天有点名气的大学多数跨越了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如1895年在天津创办的“中西学堂”(天津大学)、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1898年百日维新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1902年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等。清华大学应是满清治下创办的“最后一所大学”,成立后半年就爆发了“辛亥革命”。满清治下还设过两所已不存在的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相较而言创办清华大学的资金来源最为奇特。
1909年7月10日(宣统元年五月二十三)外务部会同学部奏设立“游美学务处”与“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11日外务部会同学部奏“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订章开学”(均有朱批)。
宣统的朱批是形式,关键是资金。庚子年间(1900年)北方拳民和教民冲突激烈,慈禧在“扶清灭洋”口号鼓噪下,倚仗满洲顽固派贵族大臣,贸然向众列强宣战,落得狼狈西逃。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赔款为: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这就是俗称的“庚子赔款”(庚款)。
美国是派兵攻打中国的八国及辛丑条约的签约方之一,1901年各国代表在天津商议“庚子赔款”时,美国国务卿海约翰(Hay,John Milton)曾令驻华公使康格(E.H.Conger)及辛丑条约全权代表罗克希尔(W.W.Rockhill)提出:为免中国财政不胜负荷,全部赔款不得超过15000万美元。谈判结果是中国赔款总数为30000.3万美元(合银4.5亿两),美国分到2444万美元。至于美国的庚款演化成创办清华的资金,当时满清驻美公使梁诚是第一推动。
梁诚在1905年1月19日致外务部函中提到,其与海约翰商谈庚款付款方式——中国希望以白银支付——时说:“中国财政支绌,贵大臣所深知,现筹赔款已穷罗掘,一概还金,势须加增租税,民间艰于负荷,仇洋之念益张,大局或有动摇,祸患何堪设想。”……“海为动容,默然良久,乃谓庚子赔款原属过多。”梁颇机敏,游说重点由坚持还银改为商请减收,对于减收用途,梁提出广设学堂遣派游学,说这对美国是“喜得归款之义声,乐观育才之盛举”,对中国是“以己出之资财,造无穷之才俊”。
好事多磨,袁世凯曾插手提出将退款作为东北开发银行资金。被美拒绝。后时任奉天巡抚唐绍仪去美国,又想以退款作抵押,向铁路大王哈里曼(E.H.Harriman)借款办银行。均未果。但清华成立后曾规定每年给袁家子弟专设3个入学名额。
最终,1908年5月25日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决议,将应从中国收到的“2444.077881万美元赔款”减为“1365.549269万美元”,其余退还中国。退款从1909年1月1日起始。退款额不计利息为1078.528612万美元,按4%年息逐年退还,合计2892.251955万美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烽火连天,少有机构像清华这样有充沛、规律、不贬值的资金来源,这正是清华得以加速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100年前的1078万美元加上利息略相当于今天的5.24亿美元,合35亿元人民币。别看现在中国政府财政收入逾10万亿元人民币,拿出35亿元办所学校还不多见。
庚款得以部分退还,美国的战略思维是关键,罗斯福决定以退款派遣中国学生留美原因有二:一是扩张西方文化;二是甲午战后中国留日学生大增,美国要和日本等国竞争在中国的影响。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斯(Edmund J.James)1906年给罗斯福备忘录中说“中国正临近一次革命……哪一个国家能够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因此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退还庚款可说是美国的一项风险投资,回报则难以评估:清华百年来培养了众多著名学者、科技人员、政要商贾,他们有的感谢美国退还的庚款,有的持批判态度,有的则漠然待之。
据说清华要办盛大的百年庆典,不知会否提及这催生清华的2000多万美元种子资金,历史可以批判但不能遗忘。
(作者为投资业者)
© st@小声说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2011/04/07. |
Permalink |光荣之路
Post tags: 新世纪周刊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ziyouhulianwang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