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的农业产业商会、烘焙业公会、水产业商会、医药业商会、纺织服装业商会等24家商会于4月13日在北京联合发出《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强调全国工商联行业商会的会员企业和企业主,绝不串通涨价、人为抬价。

而同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异乎寻常的语气强调:“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部署,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国际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种种迹象表明,本周即将公布的3月居民价格消费指数(CPI)很有可能破“5”。我们相信,通过各个层面努力,CPI涨幅不会超越前几次大的通胀,但本次CPI涨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治理难度,恐将超越以往任何一次通胀周期。

造成本轮国内物价上涨过快的因素极为复杂。其一,就货币因素本身而言,全球性货币投放过多必将导致恶性通胀压力,通胀不单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焦点话题,而已经演化为全球性大合唱。其二,地缘政治和货币的叠加因素导致以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提前暴涨,在中东趋势不明朗和日本地震对全球经济影响尚难评估的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一方面给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增加很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带动全球价格上涨的趋势更为明显。其三,受天气因素影响,全球农业生产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国际粮农组织数次对今年粮食价格发出上涨预警。年初华北等地大旱,有可能导致今年中国小麦主产区减产,对国内价格走势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其四,人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升,将成为长期主导物价上涨的诱因,去年以来,中国人力成本价格上涨了近30%,而原材料价格更是上涨了40%左右,要素价格的上涨,成为物价上涨的先导因素,意味着对下半年的价格走势有很大抬升作用。

可以说,某些专家判断今年物价会出现“前高后低”的常规走势显然为时过早!国家发改委通过“约谈”方式,而工商联等更是通过行业商会组织,令企业承诺不涨价以稳定物价上涨的预期。无论“约谈”也好,“承诺”也罢,这些行政手段或道德手段短期必定能放缓价格上涨速度。但是,且不说工商联24个商会的承诺有无价格联盟嫌疑,就举措本身而言,与其说传递出价格稳定的信号,不如说传递出未来价格走势严峻的信号。当一个与价格管制没有任何关系的部门,通过行业协会要求企业承诺“不涨价”,意味着物价上涨压力已超乎想像。企业承诺本身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因为“成本”压力势必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长期而言,这并不能稳定通胀预期,所导致的心理层面恐慌反而会加速物价上涨。

我们认为,稳定物价上涨预期的关键,是通过透明的信息,给民众正确的价格信号。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可怕,信号误导比通胀预期更可怕。如果不能实事求是预判未来物价走势,只以安抚情绪的手法,通过行政约谈等软约束,试图消弭价格上涨恐慌,恐会适得其反。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任何掩饰未来价格趋势的行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助长恐慌情绪。因此,稳定未来物价上涨预期的关键,除短期行政性举措和保障供应外,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承认物价上涨的严峻态势,并积极应对,而不是掩饰这一事实。

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市场机制,我们赞同国务院提出的“消除通胀的货币因素”的重要举措,这可谓抓住了通胀最根本的原因。基于此,我们预期未来全年物价上涨压力都不会小。因此,在治理措施上切勿追求短期效应,而不注重综合治理。就目前通胀态势而言,信息披露透明和长短期手段结合的做法,更加重要。

相关日志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