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鐵志 | 评论(8) | 标签:时事观点

这几年,我经常来往两岸三地,也每天在twitter和微博上与朋友们交流,我看到大陆朋友们对台湾了解的强烈慾望,也认识到许多对台湾的刻板印象,不论好的还是坏的。

许多大陆朋友对台湾政治充满热情,但这些热情主要是在对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这些领导人物的爱恨情仇。此外,一种典型的论述是台湾政治证明了民主的混乱与恶质,另一些人却认为台湾民主都是美好而光明的,且是不应该被批评的。

许多大陆朋友喜爱台湾展现出来的文化韵味,他们眼中的台湾遗留了不少传统文化的底韵或者民国时期的风采。不少人都有台湾人民如何有礼,或者出租车师父多么有文化又让人信赖的故事(如东西掉在出租车上会被司机送回旅馆)。我常常听到这些讚美都不好意思地怀疑起,他讲的是我熟悉的台湾吗?

许多大陆朋友对对日月潭阿里山充满感情,因为那是他们从小所知道的宝岛景点,现在则有不少人爱上永康街或者诚品书店的小资情调。

许多大陆朋友深爱台湾音乐,不论是民歌或是周杰伦;对喜欢独立音乐的文艺青年来说,是小清新乐风如陈綺贞张悬苏打绿。

我想,这些情感与观点除了真的是他们对台湾的看法,也反映出他们对大陆的种种焦虑与期待。台湾不过是面镜子。

台湾当然不仅仅是这些片面的印象。除了作为一面大陆的镜子,在那看似清澄的镜面底下,台湾这个小小的美丽之岛还有更多复杂与幽微之处,有非常丰富的元素。例如四百年来的殖民史让它混杂了不同文化。只是,不论是政治还是文化上的丰富性,都是在过去三十年迅速开展的。三十年以前,我们也是被压缩在一个黑暗的瓶罐中,除了可以赚钱,市民社会是被彻底压抑的,文化想像是被彻地扼杀的,多元价值是被彻底封闭的。

直到七十年代,台湾的才看见开放的微亮曙光;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开始衝撞体制,推动社会力的释放与政治转型,解放文化上的多元实践。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公民社会逐渐成熟,民主政治渐趋稳定。民主化不只带来政治空间的开放或者公民权利的確立,也刺激了社会价值的转变。我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生活品质,而不只是如过去般盲目地追求经济成长,让GDP的抽象数字成为生活的最高指导原则。

但在这过程中,不可否认地,我们也是一路跌跌撞撞地。

例如政治上,台湾也出现金权政治与严重腐败,也经歷族群政治的激烈对抗,政治人物互动规范的欠缺。到现在为止,台湾民主的品质还是有许多问题。但起码透过公开討论,以及各种公民行动,这些问题有可以改进的可能。

或者,政府还是常常许多层面抱著传统的发展主义,试图却对抗人民已经转变的新价值。所以会有资深作家张晓风下跪为台北市的诗地请命,或者上百名文化界反对在中部溼地盖一座石化巨兽。

此外,相对於大陆这十年的崛起,台湾普遍出现焦虑症:我们看到北京上海发展如此之快,建筑如此之光鲜亮丽,台湾原本自以为走在现代化的前面,却发现好像落后了。

但焦虑之外,也有许多人强调「慢」的美好与细致。我们在慢慢地经营生活,慢慢地累积文化,慢慢地形成民眾对公共政策的共识。

我们应该要追求的是百花齐放,是让各种声音与力量去发展,然后学习这些力量如何彼此协调、合作。

当然,我们还在学习著如何一步步踏实地前进。也欢迎诸位与我们彼此砥礪,彼此学习,一起往前走。

(本文为南都周刊2011年第十三期「台湾人说台湾」专题导言)

張鐵志的最新更新:
  • 维基解密:從追求真相到成為國家的敵人 / 2011-04-12 23:29 / 评论数(9)
  • 狄伦如何改变了摇滚? / 2011-04-09 10:48 / 评论数(1)
  • 时代的气象人:迪伦与六十年代 / 2011-04-04 10:04 / 评论数(1)
  • 时代正在改变:台湾八零后青年的社会运动 / 2011-04-01 00:28 / 评论数(2)
  • 用书写改变社会 / 2011-03-27 10:49 / 评论数(0)
  •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