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股市,自今年三月以来,有多只“中国概念股”被停牌或退市,与此同时,又有多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到美国上市融资,这是否会掀起又一轮泡沫,引起关注。
谈到“人人网”赴美上市,美国印第安纳州博尔大学经济学教授郑竹园表示:
“人人网前天在美国上市,它的股票是涨了14%。现在人人网它是按照脸书的模式来做。它好像也有好几亿人,它成不成功就看广告了。如果有大量的广告公司进去,它就赚钱。如果没有广告公司进去,恐怕就要亏损,政府没有交钱的东西。到美国来就看美国人是不是捧场,是不是会在上面登广告。互联网它主要靠广告。”
报道说,中国互联网企业争相赴美上市,反映了海外资本对于高新产业和中国概念的热捧,但也引发业内人士对“中国概念”互联网泡沫风险的担心。今年三月以来,已有盛大科技、多元印刷等近十只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停牌或退市,原因包括:未能满足信息披露条件、不符合交易规则、财务状况遭质疑等。蒸发的市值,据统计,达30亿美元以上。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程晓农对此评论说:
“简单地讲,中国到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的都是中小企业,很多并不具备在中国上市的条件。实际上很多小公司上市,就是想捞一把就走。他们钻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空子,美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开放,包括外国,只要它符合申请的条件,就可以上市。这种条件的宽松有一个潜在的规则在里面,那就是假定这些上市公司是真心的想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然后获得更大的发展。但是中国的这些公司,在中国的创业环境里,长期奉行的是所谓的短、平、快。就是能捞就捞,能骗就骗。这是中国商业的主要模式。所以,他们把这套模式搬到美国来。最后就是出现一种情况,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很多在几年以后,由于运转不良,财务资料没办法公开,见不得人,最后因为无法提供证券市场要求的相关财务资料而被迫停牌。”
程晓农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实际上来讲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能不能盈利取决于国民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互联网来购物或者是满足其它的需要,比方讲收听音乐等等。实际上中国使用互联网购物的人数是有限的。而中国企业的不诚实和欺诈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如果是投在音乐、照片这些方面,通过商业运转的模式来盈利,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因为首先这些音像产品绝大部分都是盗版。所以,它实际上赚的是盗版的钱。而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追究知识产权问题。”
报道说,2010年,共有39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占全年美国市场IPO数量的近1/4。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互联网业吸引了近7亿美元的风险投资金额,几乎与去年全年互联网投资金额相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