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流域最近出现的水荒和南方的用电荒再次引发人们质疑三峡大坝工程的负面影响。中国国务院指定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首次承认,三峡工程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库区移民表示,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他们不断上访,却受到当地政府的打压。
图片:鱼的呼喊:三峡工程,还我江水(网络资料/丁小提供)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上周三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表态被众多国际媒体视为中国官方首度坦陈三峡大坝存在问题。
对于中国政府首次警示三峡大坝存在问题,5月21日《华盛顿邮报》社论点评道:“这一表态带出一个浅显的问题:中国用了15年的时间和数百亿美元修建大坝,淹没了13座城市、140个镇子和1600所村庄,迫使240万人离开家园,他们为什么当初听不进批评者的声音,反而监禁和压制其中一些人呢?”
据国内媒体报道《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库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
万州约20多万市民十年前起陆续被强制移民搬迁到农村偏远区域后几乎完全断绝了经济收入, 一批上访移民代表至今不断遭非法软禁、关押甚至暴力。其中陶文发对于中央似乎终于关注到他们的困苦并不表示兴奋。
“上面政策下来,下面不操作也没用。就我们这里被赶到荒山野岭等于没有安置,成了乞丐。我们当时认为这个工程希望很大,不光是为了这一代也为了下一代,但地方政府乱作为,好的地方卖给了开发商。我们也经常上访的,找到三建委、找过中央,年年要被关几次,县上把我拘留了两次,打了一次。”
本周上海东方早报专访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地质与地震评估课题组副组长卢耀如谈三峡工程争议与三峡后续规划,再度引起舆论哗然。
东方早报记者开宗明义问卢耀如,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三峡工程争论中属于哪一派?卢耀如说,那时年轻,血气方刚,觉得中国需要这么一个大工程来扬我国威;而自己1993年给三峡建设委员会写信,预计到建三峡大坝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移民问题及保持好地质-生态环境,而相关问题在三峡工程规划中经过考量。
他还提出现在很多三峡移民又部分开始回流了,还有新到三峡库区来发展的,说明三峡生态环境在好转。但要防止移民无序回流否则又会引发地质灾害。因此,三峡后续工作再投1700亿不算多,今后的投入主要还在移民,另外防治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系统及生态保护也各需好几百亿。
至于三峡功用方面,记者问到其称水力发电能力世界第一,且大多输往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什么目前多个南方省份面临严重的 “电荒”?
卢耀如的回应是中国目前主要还靠火力发电,这占全国发电量78%左右,水力发电只有百分之十几,三峡的电量目前又只有水力发电的十分之一,电荒归根结底还是跟火力发电关系更大,直接原因是煤炭价格高,另外,有的地方干旱,也影响一些水力发电。
对于三峡工程能否如当年宣称抵挡住百年一遇的洪水这一问题,卢耀如称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上游广大地区水土保持,以提高全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三峡工程能起到的防洪作用也是有限的。另外长江中下游现在的很多问题如严重干旱等也不能归结是因为三峡引起。
在就相关新闻的一项民意调查中,超过八成人认为“离谱”,第二高票数选项为“存疑”。
跟贴评论中网友“如一”写道:“后续灾害监测得几百个亿,生态保护也要好几百个亿;发电大概占全国总发电量1%,如上游工作不做好,三峡的防洪作用非常有限。那为什么建三峡大坝?”
新浪微博@九江警察段郎说事点评:请问卢院士:科学以“扬威”为本吗?具体什么问题与三峡有关?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张雪忠在微博写道,用祸害自己国家和民众的方式“扬我国威”,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
福建维权人士游精佑在新浪微博写道:看完后,俺算是明白了,这个三峡工程归根结底是国威工程。防洪抗旱等,甚至发电缓解电荒,原来都是靠不住的。现在专家提出的新亮点是:移民返潮,是库区生态变好了。那些移民就像候鸟一样。
重庆巫山县巫峡镇的大部分移民大多至今还没有住上安置房,耕地全无,除了当年一万多元一次性移民补偿款,青壮年离乡打工,老弱至今只能靠每个月90元的低保维生。其中居民李女士对于“库区生态变好”的论调难以理解。
“我们40多岁的人就吃一点低保,房子租住的,这么多年,又是地质灾害、又是官员来了走了,没有人想搞,到现在老百姓还没有安置房。闹闹,的确是富了一些人,那些当官的把那些钱弄到搞开发什么。但没有这些关系的老百姓,真正的移民的人很可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