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故宫丑闻与中国的官办文化

(2011-05-26)

早报导读

● 邓聿文

有着近90年历史的中国故宫博物院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社会信任危机。事情的起因在于前不久故宫展品的失窃案。尽管丢失的不是珍品,但故宫的安保措施还是招致了舆论的一致批评,因为对于如此重要的文博馆,一个业余小偷竟然能够得逞。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随着旌旗错字的曝出,以及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而且是香港方面捐建的建福宫变身为顶级富豪私人会所,故宫又陷入了舆论旋涡。

故宫的官僚主义色彩

对于这座由皇家宫廷改建的博物馆,一般人的印象是厚厚的高高的红墙,威严的皇宫,以及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在故宫工作的人,尤其是领导,不说不食人间烟火,但至少是不会太去理会外面的风云变幻,其文化素养、道德文章,非鸿儒大家,配不上故宫的身份。但上述的一连串错误,让人大跌眼镜,原来故宫是这样的“没文化”,汲汲于营生!

如此也就罢了,因为再严密的安保也有失误的时候,送给警察的旌旗写错字虽然不光彩,但充其量也就表明故宫有关方面做事不认真。然而接下来故宫对舆论批评的反应,实在叫人不敢恭维:故宫先是死不认错,极力加以否认,后来虽然“向公众致歉”,却又把责任推给下属的部门和公司。有了领导这样的“示范”,故宫网站的编辑也才敢理直气壮地骂批评它的网民是“为了出名”。所以,真应感谢那个“业余小偷”,让故宫现了“原形”。

或许故宫觉得舆论这样不依不饶的批评和围观自己有些不厚道,但谁叫你是“故宫”呢?一个最需要敬畏文化和道德的地方,表现出没有丝毫的文化和道德,人们当然很担心:将无数奇珍异宝委托给这样的“故宫”照看,会产生什么后果?

在笔者看来,故宫的这连串丑闻,并不奇怪,它实是中国人都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散发着陈腐气息的官僚主义和官办文化的必然产物。故宫在褪去神秘的外衣后,露出的真实里子就是这样。

中国是一个官僚主导的国家,尽管人们或许会理智地认知到,普天之下,没有官僚体制触及不到的地方;但总会幻想着应该出一两个意外,而像故宫这样钻在故纸堆,在历史、艺术和考据中“生活”的文化机构,应该是个例外,至少官僚的色彩比其他文化和教育机构要淡化。然而,与人们的想象恰恰相反,它的官僚色彩一点不比别人少。例如,故宫在回应外界对其错字的微博中称,锦旗乃保卫部门负责,制作后未交院里检查,发现错字后未向领导请示。从这则微博中出现的“未交院里检查”、“未向领导请示”等用词来看,故宫的官僚等级何其森严。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曾对官僚主义做了经典的表述,称其为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官气十足,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故宫对外界批评的回应活脱脱就是这样一个翻版。从开始的死不认错,公然否认,到将责任推给下属单位,乃至于现在干脆就不回应,一副“任凭风浪起,能奈我何”的神态跃然出来,权力的傲慢由此可见一斑。

官办文化与“文化GDP”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