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中:中国需要“文艺复兴”运动保证生活幸福与和谐稳定

(2011-05-28)

早报导读

● 谭中

最近我到北京、上海、新德里参加学术活动兼访友,看到三大城市的国际机场和市内高架桥、快速道以及室内新式电子装备,都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更为富丽堂皇。过去是中国、印度寒酸,大型国际学术活动多半在西方国家举行,现在倒过来了,北京许多大学不但经常组织大型国际会议,而且有自己的豪华宾馆、餐馆配套,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

中国旅游业与软实力的发展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如今每天签发上千访华签证,得到前所未有的庞大收入。回想起盛唐时期吹嘘的“万邦来朝”与今日中国每天平均十多万“老外”入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旅游业已成中国现代发展的亮点,预计在2015年,中国跃居世界首位旅游超级大国而进入国际舞台中心,但这个进程并不会引起世界恐惧。

政府指示旅游景点要“多一点文化,少一些铜臭”。南京七旬老革命王秉尧与老伴背上行囊 “长征”, 10年行20万公里,体内癌病症状消失,还出了《向前向前向前》新书,宣传登山、远行,“流汗是排毒,下山是通脉”。

但地方发展旅游业未必都崇尚宣扬文化。近年来中央政府带动舆论批评地方上不务正业而搞形式主义的“形象工程”,我似乎看到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文化界受到政府鼓励,把文化、文学当作“软实力”(实际上是软强力)到国外去建立中国“形象”蔚然成风。4月底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盛大国际研讨会,作家与学者大谈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问题。

许多与会者认为:“老外”难以精通中国语言文字,中国本身缺乏高超翻译能力,因此中国文学佳品不能传播出去。但是一位诗人却说出文学欣赏好比恋爱,外国人如果不爱你的文学作品,你拼命要“走出去”岂不等于强迫别人爱你。如果老外不欣赏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必须自我反省。

一位著名小说家说,他为人民(特别是农民)创作,从不想得什么奖,并且劝告:作家创作时一定要忘掉“汉学家”(即国际评论中国文学的专家)。这好似扬弃了中国作家数十年来“力争诺贝尔奖”的饥渴,可喜可敬。

中国精神文明的匮乏

今天中国需要的不是诺贝尔奖金,而是真正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精神素质的“文艺复兴”运动,就像14至17世纪的欧洲那样,大力发扬传统文化智慧与美妙来迎接现代化新时代。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