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者肖滨:重庆模式短期占优势
“广东模式”更具生命力
(2011-06-06)
早报导读 |
● 曾实
广州
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庆模式”首度被提出,解读这一模式,并将之与广东等模式进行对比,是近年来中国学界讨论热点之一。
对此,本报专访了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肖滨教授。肖滨长期在广东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祖籍四川的他,有着广东与四川两地的生活经历与观察视角。2008年,他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下的广东政治发展30年研究项目,完成《为中国政治转型探路》一书。
重庆模式:着眼
体系的维系与巩固
“重庆模式”和“广东模式”均可视为中国模式下的典型范本,短期内,基于各种原因与气候,“重庆模式”可能在中国大陆占据某种优势,但长远来说,中国政治学者肖滨认为,“广东模式”将更具有生命力。
概括言之,重庆模式重视“对体系的维系与巩固”,广东模式则“强调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在评价两个模式时,长期在广东任教与做研究的肖滨,显然更倾向于“广东模式”。
近年来,相对于西方模式,中国模式的概念开始被提出,但学界对是否存在这一模式向来存在争议。肖滨认为,如果借用丁学良教授关于“中国模式”的一些说法,“中国模式”当中必然包含六项基本元素,首先是列宁式政党、军队、国家政权,这三者共为威权的权力架构,此外,还包括中国特色的社会控制系统、支撑政党国家的意识形态、受控制的市场经济,这六项元素缺一不可,在“中国模式”的框架下扮演重要角色。
“广东模式与重庆模式其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两种模式中,以上六项元素无一例外都具备。在政党国家体系内部,两种模式没有根本性的矛盾,并未超出中国模式的框架。”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