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锦旗门”近期已有“闭门”的趋势。然树欲静而风不止,相关事件的最新进展是,“经自查自纠”,故宫方面对失窃总结出了“闭馆清场有疏漏”、“值班人员思想麻痹,警觉性不强”、“低估警情”、“日常安检存在盲区”等“七大漏洞”。故宫方面称,近期将全面整顿安保措施。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指,故宫建福宫原工作人员因被怀疑内有“深喉”泄密,已全部被解职。
应该说,故宫方面对安保措施进行全面整顿,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极有必要。但是,也应该看到,故宫失窃前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绝非“七大漏洞”这般简单。甚或说,“七大漏洞”背后,存在着价值观上、认知上、定位上以及管理上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更其严重。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失窃案的出现以及被社会、民众多方质疑的尴尬。是故,故宫有必要先“整顿”、解决“道”的问题,如此,“器”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否则,无异于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我以为,故宫“整顿”,先要强化其自身普遍存在着的公共意识缺失、大局意识弱化、本位观念、小团体意识泛滥的倾向。此次故宫失窃,社会各界及民众之所以格外关心,说明人们在心底对于国家、民族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情之切、爱之深;说明他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内心中一刻也未曾失去对于历史文化的敬仰、关爱。故宫作为历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自然会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而故宫方面的工作、表现,则处处不能令人满意。比如在案件查办之际,不顾及社会各界及民众的反应,草率送出锦旗;在锦旗被指常识性谬误之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生生演化成一场闹剧,颜面尽失。并且,故宫内部意见不一致,看法不统一;政出多门,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这些,无不说明故宫上下,少有公共意识,多有本位观念。故宫方面理应认识到,自己只是故宫的管理者,而非主人;故宫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民众。
故宫的“整顿”,还应体现在应牢固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对于民族、国家、人民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故宫之魂!民国时期,为躲避战火,故宫文物南移、西迁、东归、北运,直至远去台湾。近两万箱凝聚几千年中华文明精粹的国之瑰宝,颠沛流离、生死垂危,最终毫发无损地得以保存在今日之台北故宫。我们很难想象,依当今的故宫现状,若文物再迁,结局会是个什么样子!不是吗?故宫号称拥有“人防、技防、物防、犬防”四道防线,号称拥有人数超过240人、设有警卫队、技术科、防火科等8个科室的“京城第一保卫处”,且据称故宫每日闭馆后,至少有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开始运行。确已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天罗地网,竟被一个愚饨的小蟊贼轻易突破。这只能说明,故宫上上下下,使命感全无、责任感尽失。
此次故宫失窃事件,还暴露出故宫在管理上漏洞多多,文化本位为官本位所代替、文化管理为行政管理所取代。其结果,就是“撼”、“捍”不分。并且,事件发生后,全无文化人的基本认知、共识,处理问题的方式令人匪夷所思。在此,尤其需要大力“整顿”。
遥想当年,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化单位、机构中的一大批文化人、知识者,玉洁冰清,一心向学,孜孜以求,寻天问道;他们不为物欲所钳、不为权势所屈,独守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他们敬畏持重,温文儒雅,实事求是;他们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有错必纠。蔡元培、于右任、陈垣、马衡……历数故宫曾经的掌门人,我们的虔敬之情无以言表。正是他们,在动乱年代固守住了文化的根基,使中华文明得以香火延续。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故宫总体形象、这样的故宫人物,现今早已成传说。我们看到的,是故宫方面的颟顸、无知以及无度的经济考量、物欲追求——复建的历史文物,竟然可以被秘密筹划作为富人的会所!若非被曝光,这样的事情,竟要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更令人遗憾的是,丑行被曝光,会所迫于压力下马,一口恶气不是咽进肚子自我消化,从此悔过自新,而是把怨气一股脑地发泄到员工身上!如此鼠肚鸡肠、打击报复,哪里像是故宫所为?
对于故宫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回归科研、学术、文化单位及公共机构的本质属性,力戒浮躁、唯利是图,使神圣的精神领地清明、干净。防火防盗之类“整顿”固然重要,但这不过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且不乏避重就轻、治标不治本之嫌。故宫只有脱胎换骨,下大力气、动大手术,方能老树新枝重获新生。
故宫若此,类似的文化单位、机构同样如是。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