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评论。评论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评论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亚洲版6月6日发表美国哈得逊研究所研究员约翰.李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的影响力缺口:在北京国力增长之际,东南亚地区国家跟华盛顿的关系增强。”文章说,“星期六,在新加坡举行的地区国防部长年会上发表主要讲话之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接受了提问。但是,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是来自一个中国军官。新加坡前驻美国大使基舍尔.马布巴尼一直明确表示,美国应当承认自己在亚洲担任领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这次问,在中国崛起、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跌的情况下,美国如何能维持在亚洲地区的战略优势地位。”

约翰.李的文章说,“盖茨国防部长寸步不让。他跟马布巴尼打100美元的赌,说在今后5年到10年期间,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会跟今天一样。跟往年形成更为明显的对照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似乎是同意盖茨的这种看法。”

约翰.李的文章说,“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没有人质疑中国的经济崛起肯定会意味着美国的相对衰落。但北京正在发现,把经济规模转变为地区战略和外交影响力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与会的有很多中国政界和军方官员和战略规划人员。他们想当然地以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增长的经济规模和分量会让中国得到对其他国家的相应的影响力。…中国官员看到东南亚一些小国居然胆敢不理会中国,在2010年公开鼓励美国参与南中国海的纠纷。”

约翰.李的文章说,“此外,北京还很不舒服地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这就是所有的东南亚地区国家不仅是选择寻求跟美国保持亲密关系以便保险,而且还积极地采取迂回行动,以便让美国在亚洲的战略优势地位得以长存。就像盖茨在他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东南亚地区国家跟华盛顿的军事关系在加强,尽管经济力量(的重心)在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约翰.李的文章说,“考虑到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这里有一种明显的吊诡。但了解中国将经济规模转变为相应的影响力能力有限的关键,在于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的运作。从直觉来说,中国好像拥有强有力的经济武器,可以用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战略和外交影响力。…但中国的影响力问题在于,中国跟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至少一半甚至多达二分之三是所谓的‘加工贸易。”

约翰.李的文章说,“中国可以试图对一些大公司甚至个别国家施加选择性的贸易禁绝,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假如中国真的是这么做的话,生产链就会被打断,所有各方其中包括中国都要蒙受巨大的代价。...中国也可以用贸易作为武器,有针对性地不让某些公司进入中国的消费市场。但这种选择性地对特定的公司或国家实行的经济惩罚的能力不足以让关键的资本改变其战略性排列。”

约翰.李的文章说,“纯粹的数字有时候会骗人的。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中国经济占有巨大的份额。但作全球增长的动力,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则没有那么大了。这是由于中国50%到6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是由国内资金的固定投资推动的。...中国成为亚洲地区国内消费明显的大头、变成制造业产品的终端消费国还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者的影响力将只是局限于原材料商品市场。”

约翰.李的文章最后说,“在2010年,中国得知,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会导致警觉甚至恐惧,但不一定能产生影响力。因此,人们毫不惊讶地发现,到了2011年,中国官员又重新拾起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世界和谐的老调,就像梁光烈国防部长在新加坡的会议上所表现的那样。这是一个经济大国的越来越难以令人信服的外交老套。这个大国不能在自己的地区发挥跟自己的经济规模相应的战略影响力。”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474804576366742129254036.html?mod=googlenews_wsj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评论。评论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评论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