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6 11:33:08
|
200多名学生突破校方的重重包围,“爬山涉水、翻山越岭”,从南海来到广州向校长请愿,他们用一种“平和而理性”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诉求。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公平、公正,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
突出重围
5月25日凌晨5点刚过,李志华就起床了。
他轻声唤醒对面的室友,让他们收拾东西马上出发。“万一被发现,我们的计划就前功尽弃了。”
出身于1991年的李志华是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以下简称南海校区)2010级信息工程与技术系的一名新生,他所说的“计划”是指南海校区近千名2010级新生相约罢课,并前往校本部(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石牌校区)向校长请愿,反映师资力量、学生学历及身份认定、实习就业歧视等问题。用他的话说,“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下学期就大二了,再不解决转校的问题,就永远也解决不了。”
不到六点,在约好的宿舍楼前,已经聚集了80多位同学。
由于计划遭班干部泄露,许多之前表示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并没有出现,李志华更加确信了那个传言:学校辅导员对许多欲参加行动的学生采取了“各个击破”,“想不到(动作)这么快”。
此时校园里,晨读和晨跑的同学逐渐多了起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更为了赶在学校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尽快将“生米煮成熟饭”,几个同学建议将聚集地点转移到校外,并用短信通知同伴,免得学校“关起门来打狗”。很快,这一建议得到多数同学的赞成。当他们集体转移到信息大道的公交亭旁边时,已经接近7点。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相当明智。
因为就在这80多名同学走出校门后不到半个小时,保安封锁了校门,并且对后续尚在路上的同学进行盘问。其中不少同学灵机一动,说“我们要出去吃早餐”。对于这个再正当不过的需求,保安们自然不敢为难。于是,有不少同学通过这种方式“脱离了包围”。但是这一招很快就被识破,到7:30分左右,校门就彻底禁止通行了。学校给出的理由是“校门坏了,你们不能出去”。与此同时,辅导员也拦截还在路上的同学,告诉他们要“识大局”,并晓之利弊。
就在此时,还在宿舍的同学发来消息说,辅导员要去宿舍清点,登记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名单。这个做法激起了不少学生的愤怒,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前往本部请愿的决心。
既然校门关闭了,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翻墙出去。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南海校区在虽然没有完整的校园围墙,许多地方只是依靠周边的山坡和水塘来做自然屏障,但是,要翻越它们,学生们还从未做过。更重要的原因也来自于,队伍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女生。不过,对于此刻的他们而言,已经无路可退了。于是,中国高校史上最滑稽的一幕出现了:一群90后背着书包,小心翼翼地走在随时可能塌方的悬崖边。遇到“峭壁”,女生爬不上去,就前面的男同学拉加后面的女同学推。将近半个小时后,他们终于逃出了包围圈。
由于恐惧或者其他原因,许多2010级学生最终放弃了此次行动,但是仍有200多名学生参与进来,这占到了全年级总人数的近四分之一。
8:30分左右,他们开始搭乘公车转地铁前往校本部。在那里,他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西门的纠结
与此同时,事件的另一方——华南师范大学管理层也很快收到了学生前来请愿的消息。根据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协会的Y同学的回忆,“当时是上午10点左右,我立刻向行政楼认识的老师求证,并请示学校是否可以做全程报道。当时得到的答复是:1.学校领导已经知道此事,学生工作部胡庭胜部长正赶往南海校区;2.学校领导正在积极应对此事,会在图书馆国际会议厅开展座谈会。”
按照校方原来的应对方案,他们将派出学生工作部胡庭胜部长,前往广州地铁3号线华师站E出口负责接待到访的学生,并引导他们前往图书馆国际会议厅参加座谈会。可是,胡庭胜很快就发现,他根本搞不定这些人。因为此刻只有少量同学抵达,大部队还在后头呢。他们对于胡庭胜的“先到的(同学)先进去休息和座谈”的建议,表现出了极大的敏感和本能的排斥。学生们认为,万一我们先进去了,就等于分散了本来就很弱小的力量,这将会直接导致此次行动失败。
Y同学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时我和冬姐都在现场,我们也试图引导南海的同学进入校内,但是学生们对于学校领导的信任已经到了一个新的下限……总是阴谋地以为学校老师把他们带进学校后就会以各种手段息事宁人。还有几个学生情绪非常不稳定,说话已经有点煽动的味道,现场秩序其实比较混乱,因为学生中没有一个决策人,一大队人一直在地铁口彷徨、徘徊。”
敏感的群体心理,再加上极度不信任,导致双方一度陷入僵局。
从11点等到12点,就是在这个地铁口,学生队伍足足停止了一个小时,他们都在张望,都在等待。除了部分还没有到达的同学外,那么他们还在等待什么?
答案是等媒体。
其实自从5月13日,一个名叫《为什么总要牺牲我们身在南院的重本学生的利益?》的帖子在华师新陶园论坛发布以后,关于南海校区学生转校问题的讨论就不断发酵。起初这些讨论仅存在QQ群和校内论坛上,但是很快这些帖子就被转移到了天涯、大旗等主流BBS。不仅如此,许多学生更将他们的诉求搬上了新浪微博,并开通了名为“@华师南院维权行动”的公共账号,这一举动吸引了许多校友和部分媒体的关注。所以5月25日早上,当他们把此次活动的细节在微博上发布后,自然吸引不少广州主流媒体的关注,媒体也都表达了前往现场采访的意愿。
根据另一位在场学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新闻学专业H同学的粗略统计,“11点半左右,到现场的社会媒体有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广东卫视新闻最前线、今日关注、南方电视台等。其中有几名学生还接受了广东卫视新闻最前线、南方电视台的摄影采访。”
面对采访,许多学生情绪激动,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接受完采访,已经接近12点。但是学生队伍还是没有进学校。此时他们开始纠结于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不要从后门进,我们要从正门进,我们这是回家,我们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回家!”
学生们口中所说的“后门”其实是指西门,由于紧挨广州地铁3号线华师站E出口,所以是进入学校最便捷的通道。而此时,胡庭胜部长还在不断做学生们的思想工作,“西门绕到正门,那么远,这么大一队人,那真是不轰动也不行了,那性质就变样了。”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最后不得已,由校党委副书记王左丹亲自出来引导学生,并劝说“此次学生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从哪个门进入真的不重要。”看到“大领导”亲自到场,大多数同学已不再纠结于“门”的问题,开始列队进入学校。
可是队伍刚刚进入学校,又停止了。这一回与一个流言有关。原来走在前面的同学发现他们正在被指引前往图书馆方向,而“我们是来找校长对话的,要去行政楼。”此刻队伍中一个关于软禁的流言传开了,说是学校打算把他们软禁在楼内,并没收所有通讯设备,直到学生放弃为止。
当然这个流言很快不攻自破,因为刘鸣校长亲自出来迎接了,并说不反对会议现场有媒体和记者摄像、录音。与此同时,刘鸣校长还说,“我们准备了200多份饭盒和好几箱怡宝矿泉水,等着你们来呢。”这才使得学生们陆续走进会场。
现场的较量
进入到会场后,刘鸣校长希望同学们先用餐,再议事。但此时同学们的情绪还有点激动,表示“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吃饭就算了,而且这里是会场,不是饭堂,这么多人用餐,味道也不好,我们还是先解决问题”。就这样,学生们期待已久的对话,开始了。
当时,坐在主席台的学校领导有校长刘鸣、党委副书记王左丹、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沈文淮等。刘鸣校长开诚布公地表示,为了有效沟通,希望同学们分专业推举出两名学生代表,来到前台面对面提问。但这个建议却遭到了许多同学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我们不要被代表,我们只代表我们自己。”
原本稍微平静的学生们情绪开始反弹,他们争先恐后要发言,现场一度陷入混乱。此时党委副书记王左丹说:“你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搞得大家最后都说不清,你们还是选出代表来发言吧。”而稍有经验的学生也认识到,这种一锅粥的局面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必须尽快选出各专业的代表。
经过短暂商讨,财会、法语、金融、经管、公管、物电等十几个专业的学生公选出来了三十几个学生代表,由他们统一向校长提问。13点左右,双方的交锋正式开始了。
学生代表提出第一个问题是,今天学生突破重重阻挠来到本部,是否会因此受到处罚?刘鸣校长明确表示,不会。学生代表补充说,今天出来的时候,辅导员和保安曾经阻挠和封锁校门,对此事,学校方面有何交代?刘鸣校长表示,对于阻挠同学们的辅导员,要进行调查,然后处理。
在争取到最基本人身安全的谈判条件后,许多学生的情绪重新稳定下来。
双方争议的第二个焦点是:要给学校多长时间解决此问题?许多学生表示,最好不超过一个星期。台下学生也竞相发言,强调“我们等不起”。而刘鸣校长则坦诚表示,这需要经过校方的探讨研究之后才能予以答复,并保证将会在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
此刻,电子和信息工程系的一名学生代表说:“刘校长,我对你的回答很不满意!我们的意志很坚定,我们的态度很强硬,我们希望校方能够在两个星期甚至更快的时间内给出具体方案。”许多学生代表也不满意领导答复,称其是拖延之举,而延长答复时间势必会减少学生筹码。而另外一个学生的担心是,“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学校对学生洗脑,到时候我们就完了。”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南海校区学生转校区问题的抗议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就有学生表达了转专业或者转校区的申请,但是均被辅导员和系领导以各种理由挡了回去。2010年4月,当时的2009级新生举行了静坐抗议活动,但是后来都没有坚持下去。参与过那次活动的法语专业2009级学生张静说,“许多人都被说服了,也就是所谓的‘洗脑’了”。所以,学生们很担心会重蹈覆辙。
领导们称理解同学质疑,但要求同学理性思考事情,一个礼拜连调查都来不及,根本无法解决此事。此时,在部分较理性的学生代表的居中调节下,双方终于达成共识:一个月内给出明确答复。
后来学生代表还提出了教学资源匮乏、学术氛围不浓、身份歧视等问题,而校领导均表示,将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
从12:40开始,到15:52结束,整个会议持续了3个多小时。双方达成共识如下:一、在接下来有关会议上将保证南海校区本科学生的知情权,并邀请学生代表参加;二、在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内针对今天提出的问题给出明确答复;三、四六级等相关专业证书,盖章有偏差的,保证一定会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改正或补办。
高校扩招的牺牲品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海校区的学生非得转校?而且不惜“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即使面临被学校处分的危险也要上访。这或许可以从一组公开的数据看出端倪。
南海校区现设8个本科专业(第一批重点本科),15个专科专业。专科专业数几乎达到了本科专业数的两倍。而另一方面,从2006到2010年,南海校区计划招本科生数依次从1200人递减到675人。而根据最新公布2011年南海校区招生计划显示,该校区只招70名本科生,只保留财会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也就是说,对金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就绝后了”。
除了担心缩减招生和裁并专业这个直接原因外,什么是导致此次学生请愿的深层次原因?这或许可以从南海校区所在的南海狮山大学城的发展找到答案。
狮山大学城位于南海软件园内,于1999年开始建设,2000年华南师范大学进驻。根据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官方网站显示,“南海校区是由华南师范大学与佛山市南海区(原南海市)政府在2000年8月共同创办的公办性质高等学校,2001年正式招生,学生毕业发华南师范大学毕业证书及相应学位证书。”
学校采取南海政府提供硬件设施,华南师范大学提供师资、管理和招生资格等的合作办学方式。这种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方式在2000年前后很受欢迎。河北廊坊、浙江宁波、广东珠海、广东深圳等几十个城市都是该模式急先锋。当时的南海市政府也想引进一些高校来促进当地高等教育。由于靠近高校资源集中的广州,南海很快将这一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可惜,这一计划不久戛然而止。
内部原因是,2003年南海市撤市变区。虽然行政级别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整个佛山市的定位中,南海被定位为工业之城,而佛山原本就稀少的高等教育资源将被进一步集中到禅城区。这对刚刚诞生的狮山大学城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但这并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这根稻草来自外围的广州。
在中国高校疯狂扩招的2003年,广州市决定在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建设大学城,以解决广州各高校由于扩招带来的人满为患问题。随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十几所广州重点高校先后进驻。由于合作办学这一模式在管理和教学质量上备受诟病,所以中国高校开始了一种新的玩法:由政府统一协调建设大学城,将十几个高校栓在一起。校区相对集中,不仅便于管理,最重要的是,这些校区完完全全属于学校资产。所以这一办学模式受到了热衷房地产的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2004年前后,南京、西安、武汉、杭州等地先后掀起了一股大学城建设热潮。
在这两个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狮山大学城的命运自然不好。直到2011年,这个开办了11年之久的大学城也只有四个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简称东软学院)、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而且,其他三者都是专科类学校,所以那些以重点大学分数线进入南海校区的学生自然不甘心与专科生为伍。
从更大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经历了13年的疯狂扩招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到了末日狂欢。前些年许多高校拼命扩招、建校区,但是他们最近发现,校舍是建好了,可是学生没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一方面,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高校将共招收本专科学生675万,这是近十年来增幅最低的一次。另一方面,从2008年开始,参加高考的人数却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从2008年的1050万跌到2011年的933万。不是90后不爱读书或上不起学,而是拜计划生育所赐,就这么多90后了。具体到南海校区身上,缩减招生名额和裁并专业是这股趋势的真实反映。
6月20日下午,在学生抗议运动26天后,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法政学院、外语学院陆续收到学校领导以下答复:“南院重点本科生必须在南海学院完成本科学业。理由如下:1.南海校区具备合格的本科办学资质;2.就读南海校区是学生的自主选择。”
随后,一位QQ名为“南院难怨”的学生在“华师转校区促进一群”中说:“其实,我觉得学校的手段挺好的,首先刘校长当场搞定200多号人,然后再各个院系击破,从党员到干部再到代表,让全部同学暗地里形成一种恐慌和潜意识,这是一场完美的游戏。”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部分资料来源ISCNU新闻团队)
文 / 陈永恒 图 / 被访者
华南师范大学那些事儿
《师大青年》被换届
2011年4月20日,华师校内贴出一份《告师大青年》大字报,称《师大青年》正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文中宣扬“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仿佛“五四”再现。事件通过微博、论坛等传播,迅速引起校内外广泛关注,甚至一度上升为校媒生存问题的讨论。《师大青年》为校团委主办的一份校园报纸,本着“学生自主办报”的宗旨进行校园新闻报道。在与校团委对某期报纸有分歧而暂时停工之际,校团委未通知报刊工作人员而发出换届公告,学生觉得被架空,事件一触即发。事件后期,报刊学生与校团委进行协商,确定由学生担报纸主编一职,并由学生自主组织换届事宜。18年后,学生重掌报纸主编职位。
暑假被辅修
2010年6月29日,华师教务处下发通知,将在暑假开设辅修课程,并于6月30日开始第一轮选课。同时新通知中还宣布,原定价格每学分55元将提升到80元。如此仓促的通知,引起校内学生反对声一片。面对学生的强烈不满,学校召开座谈会,对辅修事项作出细节调整,同时把暑假辅修价格调回55元每学分。并表示,将在以后继续完善辅修改革。
亚残手语舞蹈事件
2010年12月8日下午,广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外,550名华师手语队表演者“静坐罢演”。事情的爆发并非偶然,训练到深夜,没有演员证,睡的地方像“难民营”,手语演员的生活艰辛得其他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事发当天,烈日当空,手语演员因没有身份证明,无法通过安检,在场外等候三小时。随着一个个同学中暑“倒下”,“罢演”的声音出来了。事件后期,学校对手语队的关注提高了,手语队同学也受到了较平等的待遇。
亚运志愿被加分
2010年广州亚残会期间,华师学生踊跃参与志愿活动,参与人数在广东高校中位列前茅。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学校口头做出加分保底承诺,但一直没有相关文件和行动落实。2011年3、4月份,学校落实加分政策,在教务系统为志愿者在学科生直接加分,此举让校内再现讨论热潮。事件经社会媒体报道,更发展为全国性话题。
电费被升价
2010年9月,华师学子返校后,发现暑假的电费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华师各大论坛就也出现了学生质疑暑期电费的帖子,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其后,物业公司进行自查和召开水电费答疑说明会。测试中发现不少电表存在失准,对于存在较大失准的电表,学校进行更换并补还相应差价。
辑 /
聂燕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