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昌星是一面镜鉴未来的镜子

作者:颜昌海

来源:作者博客

来源日期:2011-8-5

本站发布时间:2011-8-7 3:15:32

阅读量:9次

2011年7月21日傍晚,加拿大联邦法院宣布驳回厦门远华集团走私案主要嫌疑人赖昌星的暂缓遣返申请。中国官方一个小时内即作出反应,对此表示欢迎。

赖昌星作为主谋的远华走私案涉及200多名高级官员。BBC的分析认为,远华案已有14人被判死刑,其中包括省级官员和一名公安部副部长,中国官方一直高调利用远华案作为反腐的样板。赖昌星本人也称中国官方对他的指控背后有政治动机。BBC报导说,1990年代中期赖昌星华远走私案发时,中国官方一些权力核心人物都在福建省担任省市级主管,赖昌星在18大前被遣返,预示着高层权力交接前有激烈争夺。但香港评论员刘锐邵对BBC表示,中国官方已有对远华案划线的做法,即副部级以上的高官不受牵连。

贪腐官员潜逃海外是中国官僚体系的一个常态。赖昌星是近年来被中国官方通缉的外逃人员当中最受瞩目的一个。中国央行6月14日发布一份延迟三年的报告说,自1992年到2007年,中国外逃官员的数字多达16000人,携带资金高达一万亿。在这些外逃官员中,省部级87人,正厅级320人,副地厅级1920人,处级官员8250人,副处级11340人。

赖昌星被遣返在中文互联网上成了最热门话题之一,引发网民对官员腐败的更多批评。赖昌星的律师说,中国许多腐败官员希望赖昌星回国受审能够把公众的注意力从正在进行的反腐败行动上吸引开。对于赖昌星被遣返是否开启了众多被通缉外逃官员被遣返的大门,香港评论员刘锐邵对BBC中文网说,他认为这要取决于外逃人员所在国家同中国的关系,而赖昌星案最近有结果同加拿大同中国经济关系越来越重要有关系。

人权观察组织的研究员凯恩回答路透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加拿大政府表现出愿意接受中国政府合法审判的保证,实际上相当于对中国今年2月中旬以来人权状况恶化的蔑视:鉴于几个月以来,司法公正在中国多次受到践踏,中国政府多次采取非法的手段打压维权人士、律师和艺术家,加拿大政府还对中国的司法体系如此信赖,实在令人感到意外。

纽约大学中国法律研究学者科恩认为,除非办理赖昌星案件的中国调查人员、司法人员愿意打破“潜规则”,否则赖昌星难以受到符合国际人权标准或加拿大司法准则的公正审判。科恩曾经受加拿大政府的邀请,参加关于赖昌星申请难民身份的听证会。他指出,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究竟提供了怎样的具体条款来向加拿大保证,赖昌星在被判决之前不受酷刑,而且在被判刑之后的长年铁窗生活中也不受虐待。

总部位于美国的中美对话基金会主席康原对路透社记者表示,假如赖昌星在中国遭到了虐待或被判处死刑,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而且也会使中国在要求其它国家遣返其境内的中国籍嫌犯时面临更大的阻力。

著名时政评论家、经济学家何清涟发表博文说,赖昌星的12年海外流离,最后还是“求为加国布衣而不可得”。但他的命运却与几个时代命题有关。由于赖昔日“上结权贵 ”当中权贵身份的特殊性,所以引起猜测的重点是:北京为何早不答应,偏偏就在本届权力重新布局的敏感时期方才允诺不判赖死刑并将其引渡回国?正是这一时间点,引发无数猜测。

何清涟说,在民主国家,发财致富与死亡并无必然联系,但在时下的中国,二者却如影随形。赖昌星将其当年费尽心机挣来的钱花费殆尽,在加拿大呆了12年之后,终于以时间换来了空间,逃过了前总理朱镕基规定的“死三次还不够”的噩运,可以在中国的监狱里消磨余生。这对于多年来参悟财富与死亡这一矛盾的赖昌星来说,大概也觉得自己算不上命运最不济的人了。国内媒体曾搜集梳理自2003年以来公开报道中能够找到的72位亿万富翁死亡案例,数据显示,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19名富豪积疾早逝。该文作者总结曰:“财富与死亡——人们最想得到的和最不想得到的一对矛盾体,却集中出现在本文的数十位主人公身上。”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发表的日子正好是赖昌星踏上归国之途的那天——7月23日。

何清涟说,时间使中国民间评价犯罪的座标发生极大变化。远华案发时,赖昌星备受口诛笔伐,几乎是国人皆曰可杀。但如今经历无数波折之后终于踏上回国之途,这个12年前的头号经济罪犯居然引起民间同情。是中国人民丧失了是非感吗?不是。原因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中国的腐败经历了三个“越来……越……”,即“贪污官员人数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数额越来越大”的变化,官员们前赴后继地刷新中国的腐败纪录。赖昌星案发时,千万元级的腐败被形容为触目惊心,因此赖的涉案金额与“红楼”当时确实举世皆惊;而这12年当中,贪官们用他们的恶行,带领着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波又一波腐败的惊涛骇浪。最后发展到如此情势,在中国十大亿元贪官排行榜中,1.58亿竟然上不了榜。与名目繁多的包养情妇方式相比,赖的“红楼”原来也是小菜一碟。

有人估计,赖昌星被遣返会让躲在加拿大的2000多名贪官与经济罪犯感到枫叶国不再是他们的避险天堂,但至少近期内比较安全。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并不真想要回这些外逃者。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22日作出猜测,认为除了赖昌星之外,中国政府还有四个最想缉拿归案的外逃者,比如高山、高严、杨秀珠等人。这些人的藏身之地早在各国情报部门与中国安全部门掌握之中,北京没想要他们的原因是,要了这些人回去,除了收获一大堆被揭发出来的贪官污吏令党国蒙耻之外,并无其他好处。

2011年7月23日赖昌星踏上归国之途的当天,就有网络人士调侃道:

“红楼的总设计师、石油垄断巨头的克星、享誉海内外、深受贪官污吏爱戴、深受人民牵挂、具有崇高政治威望、目前唯一能够压过郭美美风头、在加拿大进行考察学习12年的赖昌星终于凯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记者问:‘赖老师,您为何回国?’赖昌星:‘油价涨成这个样子,我在异国他乡睡不着啊!’”

“赖昌星刚下飞机,立即请求打开电视看CCTV-5,发现男足0比2落后于老挝,他沮丧的说:12年了,一切都没变……。”

当晚,发生温州动车惨案,网络人士却如此调侃:

“2000年……盛光祖由铁道部调任海关总署…….砸了赖昌星的饭碗……2011.7.23赖昌星回国……当晚就砸了刚由海关总署调回铁道部的盛光祖的饭碗……。”

“因为达芬奇,郭美美只火了两个星期;因为赖昌星,达芬奇只火了一个星期;因为动车,赖昌星只火了半天……。”

“7.23是一个神奇的日子,号称最安全的动车——脱轨了,号称最稳定的北欧挪威——遇袭了,号称最牛的赖昌星——遣返了,号称最臭的国足——竟然赢球了!……”

由此可见,媒体、网络、网民、民众,对于这个事件的主角赖昌星,似乎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恶感——媒体采访他家乡的民众,民众言赖是家乡的骄傲、赖走后,就没有民众诸如收到红包的福祉了云云,而媒体的叙述语言,同样毫无二致地充满了普遍的同情;网路上,更有人把赖昌星走私猖獗时的国内油价,与当今油价直接进行对比,得出的是:走私有益无害、垄断十恶不赦的结论。令人悲哀的是,吃人猛如虎的垄断利益、集团以及垄断作为,确乎让人们在现实层面,难于对走私做出价值上的判断。

再看看赖昌星出境时,镜头下的那副永远的可怜相以及但凡有机会就要与镜头互动的情景,使人有理由相信,今日之赖昌星,就是悲剧的角色;民众已很难把厦门特大走私案、建国以来侦破的最大经济案件等,与赖昌星划等号。这很是蹊跷,很是令人惊讶:前总理之名言:赖昌星“死三次还不够“的充满了痛彻之语的诅咒,言犹在耳啊!

此情形只能说明,十几年的反反覆复、博弈较量,已然使民众、社会认清了一个事实:厦门特大走私案,言赖昌星是主角是不确切的,是冤枉了他——赖昌星背后的权力、势力、政府相关人员才是案件的主谋,没有他们,就没有赖昌星。甚或说,赖昌星提供的红楼等等,不过是奉命搭了个台子、凑了个场子。若以卖淫嫖娼来形容的话,权力、权势嫖客与卖淫女,都与赖昌星无涉,赖昌星不过是抽取了房子钱而已。并且,这卖淫嫖娼的场所之确立,根本就不是赖昌星所能决定的。总之,他不过就是权钱交易线上的一个小萝卜头而已。

此情形只能说明,民众、社会同样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指鹿为马、寻找替罪羊、杀人灭口的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逍遥法外、刑不上大夫、窃国者侯之悲剧在当今持久上演现实版本,实质上等于是对民众、社会、体制、国家的绑架和奸污。对于所有的丑恶以及胡作非为,民众可以沉默,可以敢怒不敢言,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此番情形十几年之实践,已然证实了这样一个常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行政、管治以及民心、民情等所有方方面面的全盘混乱化、无序化、堕落化、崩溃化,皆与源头的腐败、腐烂相关。

源头的腐败、腐烂之危害性,为中华民族的灭顶之灾难之本质原因。而以厦门特大走私案为例,若只是纠缠在杀与不杀赖昌星这个无聊的游戏中,一再以这个游戏搪塞、愚弄民众和社会,则势必令民心、社会进一步崩溃,直至离心离德、社会分裂之无可救药之境地。

此情形只能说明,依民众、社会对待赖昌星的态度而言,潜存的是这样一个法则:民众、社会的情绪、情感,永远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杆、标尺,一切违逆民心、违逆民众、社会之行径,都注定不会长久,都注定要被民众、社会所抛弃,都注定要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民心、民众之重要,自不待言,此前主流政治语汇已经有了“权为民所赋”的昭彰。既然健康、积极的政治力量认同民心、民众,甚至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民众,就当与事实上压制民众、迫害民众、反对民众、与民众永远势不两立的政治势力拉开距离,利用历史的机遇,义无反顾地选择与民众站在一起,携手铲除腐败、邪恶势力。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有良性改变、一切归于秩序的可能和希望。由此可以说,赖昌星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已经以时日之久、真相之泄露博取了民众、社会的同情,在未来的时日里,这面镜子照出的一切,将决定人心向背、决定世道人心,甚至决定中国之未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