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 钱毓)新疆耕地开发已近极限,目前模式继续发展的趋势下,可能产生更加严重的地下水下降、水质巨变和生态灾难,新疆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开荒模式观念和发展模式。

9日上午,新疆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召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等人分别做了5个大会报告。其中,陈曦的报告《新疆跨越式发展面临的生态与环境挑战》,提出了以上观点。

在这份报告中提到,1911年新疆有耕地1000万亩,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第一轮大开荒,耕地面积扩展到5000万亩。80-90年代新一轮大开发,5800万亩。到2000-2010年,官方数据显示有7600万亩,而卫星遥感数据显示为1.19亿亩。近50年变化幅度最大的为水库坑塘增加210.34%,为1430平方公里。另外,城镇用地和耕地都有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林地、湖泊和冰川积雪都在减少,沙地和盐碱地却有一定增加。模型分析表明,干旱区的土地利用前30年主要受人口和政策的影响,后20年主要受水资源和人口的影响。

报告指出,在气候变化、温度升高情况下,新疆水资源的不确定性增大,冰川的消融并不会导致新疆水资源的枯竭,但会增加水资源的变化幅度和利用难度。今后需要开展研究的是:如何将农业用水降到75%,是否能大规模地开发地下咸水,解决需增加的生态用水100亿立方米、农业如何布局、如何节水、调整后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危机等等问题。

另外,报告中还提出,新疆污染问题已逐渐严重。由于新疆内陆河污染物无法进入海洋,随着尾闾湖泊的消亡,污染物全部滞留在绿洲内部。

报告认为,新疆多数河段水质劣V类,地下水的硝态氮、重金属超标,土壤污染严重。在对乌鲁木齐河流域部分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与超标率的检测发现,菠菜、莴苣、芹菜、南瓜、黄瓜、辣椒、西红柿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报告认为,新疆工业结构是重工业为主体,未来10年仍然不会改变。2010年新疆节能减排达标率仅为42%,排名全国倒数第一,污染问题已经与东部发达地区同等重要。

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对该报告点评说:“水资源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土地利用模式一定要达到平衡,两个重大问题又是系统问题,在座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如能聚焦两大问题,长期积累,一定会对新疆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本届年会上,中科院李静海院士、朱道本院士、贾承造院士、曾庆存院士、谢华安院士分别对大会的5个报告做了详细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