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点击率极高的网络新闻网站八九大街网站的创始人之一、曾经作为《解放报》记者常驻北京多年的皮埃尔•哈斯基8月26日撰文介绍了张海霞的言论,并且在文章上转帖了相关的录像。作者介绍了该录像经中国社科院著名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转帖之后如何在中国网络引发争议,说这些争议又如何逐渐演变成主张进一步开放的自由派和渲染民族主义的新左派之间的派系争斗。作者评论说,这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性关系以及对法国怀有许多偏见。
哈斯基的文章上网之后不到两天点击率就超过六万多次,文章下面的跟贴也很快接近250条。许多网友以亲身经历作证批评张海霞的言论与现实相差太远,感叹现代科技并没有拉近各国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没有帮助消除相互之间的偏见。
法国人不都是施特劳斯•卡恩
一位署名Cortonimo高托尼诺的网民评论说,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各自封闭的玻璃瓶中,对外界缺乏了解,不难想象中国人对法国的了解是建立在一些陈旧的偏见之上,法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互相接触才能消除各自对对方的偏见,他说,很遗憾今天的新科技似乎正在放大这些偏见。
另一名署名安南的大学生评论说,中国人出外旅游的人毕竟占少数,法国目前在全世界的形象中最突出的就是前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施特劳斯•卡恩,也难怪这名教师会发表类似过激的言论。
中国女留学生不是太开放而是太保守了
相当一部分的网民认为张海霞的所谓留法中国女学生都是潘金莲的言论与事实相差太远。
一名署名萨米尔的法国男大学生写道:这简直是胡说,我们班的所有女中国留学生以及我所认识的其他中国女学生,她们一个比一个保守,我们中有不少人都做过失败的尝试。她们一般都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也很少出门参加晚会。
另一名自称是老师的网民评论说,他过去在法国多所大学就读时就接触过不少中国留学生,如今担任教师之后他的班上也有四名中国留学生,当然,他说,这可能并不足以代表所有在法留学的中国生,在他看来,无论他们的个性如何,无论他们同法国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方面有多么大的距离,他们通常都是一些正直的年轻人,他们象海绵一样照单全收地接受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课程。这名网友还评论说,他认为中国之所以比别的国家发展得快的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中国人对他国怀有好奇心,渴望进一步的了解,而法国人则往往有些自以为是。
张海霞是个伪君子
也有不少网民批评张海霞的言论充满虚伪,将他戴上中国的伪君子,莫里哀著名喜剧人物,达尔杜夫Dartuff的帽子。一名署名阿诺布的网民讽刺评论说,不光是中国女学生留法之后就变得淫荡,法国男人去了中国以后也一样,中国的按摩房到处可见,在中国的旅店里差不过每隔五分钟就有妓女打电话拉客,他说,张海霞的一本正经的样子正让人笑死。
同样,署名哈迪包的网民写道,中国人总是喜欢将责任推给他人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任何人只要到北京海淀区五道口留学生中心走一趟,就会明白中国女孩子根本不需要到法国来学习这一套。再说,法国式的浪漫又不是禽流感,不是每个人稍不注意就可以被感染上,还必须有个人的主观配合。
另一名署名皮埃尔•鲍蕾尔的网民问道,我不明白张海霞所说的浪漫指的是什么,在法国,中国留学生可以自由的上网,浏览被中国政府封锁的消息,想看什么书就可以看什么书,想和谁交朋友,喝咖啡都是她个人的自由,这又有什么不好?看来,塔利班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局限于阿富汗。
另有网民客观的评论说,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在大学期间实行自我解放的,法国人的性解放其实也只不过是在六八年之后才真正开始。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子女离开父母越远,其自我解放程度相应也就越高,这位网民最后幽默地评论说,六八年时,法国年轻人的眼里只有毛泽东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而如今却是中国学生到法国来寻求解放。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