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街谈稿,写好后真理部才来禁令,后被和谐。窃以为,这个社会正常后,可以全面和解,唯有真理部除外。

 

深圳“龙岗民声”热线这道煲了5年的老火靓汤,一下就被南湾街道办精心准备的一粒老鼠屎给毁了。

原来,“龙岗民声”热线是这样的:2005年,龙岗区纪监、宣传部门联合媒体在报纸上开设“龙岗民声”专栏,与市民互动解决民生问题。集行政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于一体,而且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新闻监督和纪检监察工作相结合的“龙岗模式”。

现在,这个广受欢迎,并获得了“模式”荣耀的专栏,在热线互动这个环节,惨遭南湾街道办恶搞了一把,不但黯然失色,而且有了一股馊味。10月15日,南湾街道办多名领导莅临“龙岗民声”专栏,通过热线与市民互动,翌日媒体也做了大幅报道。殊不知,在一派和谐热烈的表像下,暗流涌动,其中有诈。有爆料者称,南湾街道办造假,在热线中提出的问题和答案事先拟定,还发文抽调了下属七部门十余人(每部门2~3人),在短短的一小时热线期间,拨打热线提问——扼要地说,就是南湾街道办将广受欢迎的官民互动,变成了饱受质疑的官官互动(见本报今日深圳新闻)。

靓汤变了味,自然让人难以下咽。于是有人质疑:“这究竟是市民的热线,还是官员的热线?”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伪问题。当然,如果发问者明知这热线的大权操在谁手,偏要使用诘问的修辞手法,则又当别论。我以为要更准确地把握事情的关键,有必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南湾街道办的决策者着想。我的浅见是,首先,中性地观察,可视为这本是下级不遗余力贯彻上级意图的典范;如果带点情绪,则可认为是官场作秀的惯技,马仔十分给老板面子,露了马脚只能怪运气不好。其次,为什么如此策划细密、组织严谨、程序周全、动员彻底的操弄和运作,竟然也百密一疏,不但让自己穿帮,还让上司丢人,不但将精心培育了多年、已经的成了“模式”的成果毁于一旦,还摆上曝光台,让人指指点点,还要喝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有人指出了一个事实:此举意在打爆热线阻拦市民投诉。证据是专栏内容与官员们的自问自答内容高度吻合。但南湾街道办官不肯承认,称绝无此意,造假只是为了避免冷场,防止热线变冷线而已——“出发点是好的。”这个答案可谓深谙民情且体恤官意万用万灵。从中除了动机论运用纯熟之外,还可见南湾街道办如果事前没有应付露馅的预案,事后肯定有过对策研讨。

问题在于,即便承认出发点不错,此事也大有问题。理由很简洁:好的出发点,非但得了一个不好的结果,而且殃及池鱼。以至于授人以口实,可以怀疑三重“监督”构成的“龙岗模式”,究竟有多少漏洞、把柄和猫腻?按理说,严格依法行政,即可万事大吉,而这种在法定程序外修修补补之事,更像为掩饰缺陷,将伤疤纹身成为一朵红玫瑰。俗话说,马屎外面光,里头一包糠。或许在显微镜下观察老鼠的粪便也可能得出同一结论吧。当然,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不仅仅是一煲祛湿败火的靓汤馊掉,而是欲张监督之目,行监督之事,南湾街道办却偏偏在这一点上被监督戳穿假面,露出了把监督当儿戏的俊俏模样。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