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官员离任,审计已然成为定制。从监督角度讲,此虽属事后监督,可它毕竟是在体制内运作,其警戒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没有审计制度,前后任官员之间,简单办个接交手续,即可走人。但他们通常都要接受一项特殊的审计——民心的审计。有赠官人诗曰:“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真正能收获去任之荣的,绝对是清廉爱民、深得民心的好官。一般而言,新官上任,“荣”的是官帽是权力,其性虚;旧官去任,任期行状,百姓用眼“量”过,用心“称”过,审计结论绝对准确公平,故离任之荣,“荣”的是政绩是真情是口碑是民心,其质真。

百姓赞颂挽留好官,大抵也形成一套习俗。曰“捧靴”或“脱靴”。《旧唐书,崔戎传》:“将行,州人恋惜遮道至有解靴断镫者。”后来即用为故事,表示百姓对去任地方官的挽留。或云脱去旧靴,换上新靴,以示遗爱。实在留不住的就修生祠,敬供香火,奉若神明;或者用爱民官的名字为孩子取名,以为纪念。

当然,最常见的仍然是用真情的泪水,牵衣遮道,那场面非常之感人。容我撷取几个历史长镜头:

颜斐,三国魏京兆太守,在任兴农桑,建学校,风化大行。后迁平原太守,吏民啼泣遮道,车不得前,十余日乃出界。

隋朝魏德深,原为小吏,因为有才能,调任贵乡县县长。他清正廉明,勤政爱民,施政并不严厉,辖区却社会安定。 不久魏德深奉调任馆陶县长,贵乡县的官吏和百姓闻讯,谈及亲民爱民的魏县长即将离去,都纷纷落泪,语不成声。正式离任时,全城的人都来送行,民众号泣的声音,响彻县城上空。至馆陶,馆陶百姓欢迎若父母。曾经勾结官府、称霸一方的劣绅,面对正气凛然的魏德深,只能乖乖躲在家里,吓得连门都不敢出。昔日逃亡他乡的人们,也竞相返回,县域一派祥和景象。贵乡县的父老乡亲为了要回好县长,不畏路途艰险,群体赴京上访,请求朝廷让魏德深留任本县,朝廷发文明确应允其请求。好县长才上任就要离开,馆陶县的百姓当然不答应,又来到郡里提出诉讼,甚至认为贵乡县所凭据文书都是假的。最后上司作出裁决,满足贵乡县的民意,魏德深重回贵乡。贵乡县的官吏百姓欢歌笑语,共庆好县长归来。而馆陶全县的人们则无不悲伤痛哭;有的干脆就跟随魏德深搬到贵乡居住(那时户籍管理很宽松,迁移听便)。

 明·谭性教,任陈留知县,兴利革弊,境内大治。任襄城县令,救灾殚精竭虑,活人甚多,县民为其立生祠。天启年间,任宁夏道兵粮学政副使。时魏忠贤当权,崇拜“九千岁”风行全国,各地竞相为魏珰修祠堂,而谭性教所在的宁夏独无魏祠。品格高洁、特立独行、不随时俯仰的谭性教敢于“反潮流”,得冒多大的政治风险!其气节备受称颂,病退离任时,“军民庶留,哭送者数万人”。

即使铤而走险为“盗”的民众,对廉洁好官也照样爱护有加。明代御史李纲,巡按浙江,弹劾罢免浙江赃吏达四百余人,时目为“铁御史”。后迁太仆寺少卿,巡畿辅马政,多次拒绝了有关官员送礼。出按冀州,路遇流动抢劫的饥民群。群“盗”得知官人是“太仆李公”后,深知这位清官不会捞取金钱,所以连其行李箱也不曾开启,就离去了。读史至此,我禁不住要套用今时一句官话去赞美古代的群盗:“多好的老百姓啊!”把这样的好百姓“逼进绿林”,那绝对是政府昏聩之极、官员混蛋透顶所致!

民心最公平,民意不可违。对拂逆民意、不说人话的狗官,老百姓也会群体爆发,给他颜色瞧的。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懿宗咸通十年六月,陕州民众群体爆发,驱逐了观察使崔荛。原来这个崔长官一向高高在上,不知百姓疾苦,人民申诉旱灾,他竟指着庭院中的树说:“树上还长有树叶,哪来的旱灾!”并对报告灾情的农民处以杖刑,狠打屁股。长官不说人话,不干人事,民众被彻底激怒了,于是一声吆喝,便砸了衙门,把崔大人给赶跑了。逐崔时,揣度百姓一定是边揍边骂:“看你再放不放你娘的臭狗屁!”。崔荛逃于民宅,口渴求水喝,居民拿尿让他饮。该!事件的下文,崔荛被贬为昭州司马,以平息民愤。

那个“五大天地”的政治笑话,最为典型。某官贪腐成性,老百姓恨之入骨。期满将离任,老百姓为其送一“五大天地”匾。 官不解何意。老百姓解释说:“大人一到任,便是金天银地;在内衙里,大人是花天酒地;坐堂问案时,昏天黑地;老百姓无辜含冤,不由得恨天怨地;如今大人就要卸任,真是谢天谢地。这就叫做五大天地。”

古代官员稀少,州县班子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人,处理政务,主要长官事必躬亲,直接接触百姓机会也就多;即使出行坐轿,草民也可“拦轿告状”。缘此,草民对长官的认知也就直接而真切。现代地方官,队伍越来越庞大,核心中心,职能部门,副手成列,百姓求见主官,层层阻隔难冲破;更加之长官老是忙应酬忙公关忙出国甚或忙“三转”忙赌博,热衷剪彩讲话上电视,百姓认识官员主要就靠媒体推介了。通过中介总不如直接认知,何况中介的公信力还屡遭质疑。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吧,现代官员离任时,百姓依依不舍、真心挽留的情景似乎鲜有所闻。类似“五大天地”的放鞭炮庆祝某官滚蛋,倒是时见报道。如此民心审计,不免让号称公仆的官人有些尴尬。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