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1日 19:00:03

  最近有一则名为《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的MV视频在网上颇受关注。视频中,两位年轻人乔装打扮成经济学家哈耶克与凯恩斯,在擂台之上进行一场rap口水大战。二人互骂到最后,高明的导演留了一手:二位大神,下次擂台上再分胜负。
   MV拍得很酷,一如当下的流行文化。所谓酷,言下之意是冷静一点、自我一点、远离中心一点、冷眼旁观一点。太入戏、太上纲上线都算不上酷,而是土。但我看完这个视频也不忍不住“土”了一回。我联想到国内硝烟四起的所谓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并也为之上纲上线:为什么我们看待经济学争执的视角总是这么土,以至于土得掉下了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渣?
   就像文章题目写明的,“凯恩斯主义害了中国”。此话不是我说的,经济学家许小年是此语的始作俑者。他痛陈凯恩斯主义弊病的观点被集结成书,叫做《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以rap的形式来和凯恩斯对打我没意见,而且喜闻乐见其技术含量,但拿红色国际歌的歌词直接砸到凯恩斯的脑门上,这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作为从布鲁姆斯伯里走出来的文艺青年凯恩斯,对此只能摇头:也骂得太布尔什维克、太不文艺了。
   原本,许教授的一些话说得还算有良知,也符合事实。比如,他在评价中国有关部门自08年以来大笔向“铁公基”砸钱,并美曰“救市”的时候,就说过“烧钱的经济不能持续”。此话大致不差。如今,两三年前种下的病根结出了硕硕病果,地方政府投资过多,以至于债务违约问题凸显。虽然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地方公债问题本不成为一个问题,政府愿不愿意还这笔钱,才是真正的问题。许小年谈现象尚可观,但一谈原因就有意无意地乱下结论,他预言地方债务问题说“希腊、意大利离我们并不远”。不远?我倒认为远得接近于永远。债务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归根结底是一场政治危机,最惨的情况是政府会信誉扫地,关门大吉,否则,干两天就走人的政府凭什么要担心公债问题?然而,当一个政府如同大庄家一样垄断了所有的权力和资源时,债务危机就根本谈不上是危机,因为政府的信誉接近于正无穷。债,是不必还的,也没人敢找他们还。不信?你学希腊人和意大利人举个牌上街走走试试?
   诳语修打,说回正题。许教授为这一干问题诊断的病根,却是“凯恩斯主义”惹下的祸害。这次我就真的是看不懂了,凯恩斯主义或许害了美国,但八竿子打不着的凯恩斯怎么就害到了中国呢?我认为许小年在故意混淆两个概念,凯恩斯主义和政府主导的类计划经济体制。凯恩斯主义在表面上看是政府在不断印刷钞票,拉动投资,实行财政赤字。这和把真钱当纸钱烧的中国政府表面上确实很类似。然而,不要忘了凯恩斯本人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再怎么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似,终究不可能是计划经济的覆巢之卵。否则,许小年不但会得出凯恩斯害了中国的结论,依照这个逻辑他也可以得出凯恩斯害了前苏联、凯恩斯害了朝鲜的结论,因为这两个政权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由政府主导的,按他的理论,是最为“凯恩斯”的。这听上去难道不荒谬吗?此外我想补充一句,今天的决策者们有谁是在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做决策?他们白天宣讲的是马恩列斯,下班后坐的是劳斯莱斯,一说起国际上残存的几位社会主义兄弟就是逝者如斯。借问一句:关凯恩斯先生鸟事?
   凯恩斯主义害了中国?别逗了,凯恩斯主义害了许小年。经济学家利奥尼尔·罗宾斯说过,凯恩斯和哈耶克之区别只不过是方法论的区别,谈不上阶级斗争你死我活:“面对当时那种陷入停滞的通货紧缩,那种认为首先必须处理错误投资……以及推动储蓄行为的理念……就变得不合时宜,就像拒绝给一个掉入冰窟的醉汉提供毛毯和保暖品,因为觉得此人最根本的问题是(身体因饮酒)过热那样。” 提供毛毯和保暖品是凯恩斯的做法,而指出此人是因为身体过热,是哈耶克的做派。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之争,社会主义国家还是不要搞单相思的表演了,没你们什么事。迄今搞了十二个五年计划的中国人批评凯恩斯实在是一桩行为艺术,因为我们从没有真正把凯恩斯领进门,中国也不存在什么凯恩斯主义。但是,如今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还真是不少,否则,张维迎也不会喊出“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的革命宣言了。但请问张教授如何去埋葬一个在中国根本不存在的主义呢?他不可能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只有唯一的一个主义被允许存在。如果张教授和许教授不知道这一点,建议他们进党校补补,如果知道,那就请不要继续老汉卖萌。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这样做伤身体。
   记得有一期《大卫深夜秀》,贱兮兮的莱特曼让痞子阿姆给全美国的青少年朋友十条人生建议。酷酷的阿姆第一句话说的是:“Keep it real”(别装)。阿姆这话实在地道。接阿姆的话茬,我拜托这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和公知们,在从凯恩斯还是哈耶克这个伪问题上 “Keep it real”,谁都莫再装,装要遭雷劈。
    

上一篇: 最糟糕的税收政策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26)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