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刘剑锋对张志安提出的几条调查记者标准表示疑惑,我把过去写过的几小段找出来。其实这问题在石扉客质疑社运记者时用到对性格的形容词以及年轻漂亮等词的时候,我就表示过反对。当时甚至有几个被影射的女记者打电话给我哭诉,认为被这样描述感到非常委屈。我也不认同此类描述,因为这样毫无规范可循。性格是个人问题,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能言好辩,难说哪一种好,只能看对这个职业的具体帮助。至于是否自我悲情化,神圣化,道德化,没有标准可言,无法操作评判。

一切均需要落实到文本,一个人如果性格、人格真的好大喜功,如果问题真的很大,终究会在作品上体现出来,会在职业规范上出纰漏,那么,就回到文本和职业行为上来评价吧!如果还没出问题,只是某种性格上的外向或张狂让人不喜,那纯属个人偏好,根本不属于业务批评范围。我见过的优秀的评论员或记者,都有一些性格乖张的,这不妨碍他们优秀。

其实,更为根本的是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一个记者的职业写作达到怎样的水准,写中国的记者何伟获奖了,他的杰出在于他有着极为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同时又有不懈的职业追求,提升了这个职业的层次,不满足于饭碗主义,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被安排被分配的任务,而是自己去开拓疆域。这里面有无悲情,有无道德感召,不好评价,即便有,把悲情和道德的力量运用得如此极致,有何不可?

最后补充一句,研究现阶段的中国媒体生态和处境,不引入抗争政治、社会运动的视角和分析工具,仅仅照搬成熟民主国家的新闻专业主义“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显然是让人遗憾的。


枪打出头鸟,沉默不等于理性


2011-03-14
14:52:00
 


什么叫“枪打出头鸟”,国人喜欢把唾沫对准那些浮出水面的人,这条在公民内部维权也好,在对体制内成员的评价也好,成为中国特色人际关系,也因此,中国人一旦搞起社会运动,公民行动,就难以形成信任网络。结果就是,沉默是金,那些暗暗沉在各自社群地基以下不吭声的人,成为最大赢家。 

铁板一块的政治思维其实是想象力匮乏的思维,和体制同构,都相信一个组织就一个声音,一个组织就一个灵魂,仿佛上帝切割得如此泾渭分明。然后,大家又都把指责给予每一个组织里最努力的那一个。这缺乏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导致出头者、走钢丝者瞻前顾后,孤立无援,犬儒沉默倒最安全。 

人们经常混淆一些概念,如【激进】和【出头】,【理性】和【沉默】,把一切出头者视为激进,把一切沉默者视为理性,这是国人毫无逻辑的表现。出头者未必激进,激进者未必站出来,沉默者也未必理性,更多的沉默者骨子里激进得很,把怨恨埋进了心底里,只不过懂得算计,拒绝付出任何代价因而不吭声。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