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现在没有一件事可以让激动穿透全中国,当然,也不会有一件事让全体国人痛苦得觉着过不去。”“天宫一号升空发生在上海地铁追尾事件几天之后,这让人想到,它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坚实台阶,但仅仅是台阶的一级,中国还需要地铁动车不被追尾、渤海漏油能迅速发现并处置、以及少出几个郭美美那样怪异轰动人物的许多坚实台阶。”“把中国带向‘美好未来’是艰难的,这个大国必须有一流的国防,一流的高科技。大国必须有大国的拳头和工具。同时中国也必须是细致的,它得拥有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平等入学、猪肉价格别涨太快的‘技术’。” “中国显然没因为航天的‘小成就’而忘乎所以,中国在建的3000万套保障房,表现出了政府的清醒。”
台北《旺报》的社论称:“这篇社评点出了当前大陆社会的问题:首先,太空科技相当花钱,中国太空计划因为不透明,外界较难掌握精准数据,但若参考美国太空总署经费目前占年度总预算(3兆美元)的0.7%来判断,中国太空计划必然所费不赀。更何况,中国政府能够突破太空计划的若干关键技术,理应也能提升对毒奶粉或地沟油的检测技术与设备。中国人的智慧既可以送人上太空,自然也应有办法能克服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进而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中国是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大国,但国民年均所得在全球排名依然落后;政府耗费巨资研究太空科技,一般民众的住房、就医或就学问题仍须积极解决。大陆网络流传的一句话:‘现在什么神五、神六上天了,为什么老百姓安一个锅(卫星接收器)收看电视的权利都没有?’,它代表许多人在雀跃‘天宫一号’升空后的民间反思。”
香港《信报》署名林行止的评论称:“天宫一号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将先后与‘神舟’八至十号飞船对接,最终建立太空实验室。英国《卫报》以此举是《中国向超级大国地位大跃进》为题,正面报道中国太空事业的成就;然而,《伦敦时报》认为‘中国炫耀此一骄人项目……,是要令中国人知道除了打压、虐待、贫困、贪腐之外,他们的国家亦有令人骄傲的成就。’不管怎么说,中国从屡次要求加入美国太空实验室被拒到拥有自己的太空实验室,科技上的突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香港《明报》署名沈旭辉的评论称:“中国成功发射无人驾驶飞行器‘天宫一号’到太空,引起西方关注,被看成是‘大国崛起’新一步。然而单在技术层面而言,中国要追赶美国,在可见将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太空计划也好、航空母舰也好,目前只是为了确保取得高端竞赛的入场券,以探索在过程中能否研发另辟蹊径的新项目,同时为中国民族主义、软实力服务,而不是真的以技术上‘超俄赶美’为目标。”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内地著名经济学者、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王福重早前在微博上以‘祈祷发射失败’撰文,旋即引发争议,”“王福重的言论固然是见仁见智,惟不可否认的是,他代表了部分民众的想法。在老百姓生存、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社会福利仍未健全的情况下,耗费巨资‘放卫星’,甚至搞政绩工程,这种只重科技、漠视民生的做法,难以获得基层民众的认同。” “发展科技,目的无非是改善人民生活,如果当局耗资巨大发展航天科技,却不去改善基层民众的生活,老百姓得不到实惠,这种科技又有何用!前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历史悲剧,实为前车之鉴。”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