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恶搞,大家已经说的很多了。从道德的角度,从社会秩序的角度,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或者是从民主的角度和社会进步的角度。都有道理,但是——恕我直言,都有些隔靴搔痒。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也就是说,恶搞是一种新型的话语权,属于平民的话语权,属于小人物的话语权。

对于恶搞,不同社会阶层的态度可谓泾渭分明。专家不喜欢,权威不喜欢,各类明星人物不喜欢,政府官员也不喜欢。甚至,有些年纪大的平民百姓也表示不喜欢。反之,年轻人喜欢,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喜欢,广大的底层老百姓喜欢。

传统的话语权已经被传统社会瓜分殆尽了。专家、权威、明星、政府官员,这些都是拥有传统话语权的群体。电视、电影、广播、报刊、图书、政府文件、管理法规等等,都是传统话语权的平台。传统话语权的平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掌握话语权的人通过这些平台向广大受众(老百姓)发布他们的信息,但是受众反馈的渠道却很狭窄,几乎接近于零。

互联网出现了,W2.0的概念出现了,博客出现了,视频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话语权平台神奇地降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崭新的话语权平台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平等、自由与开放(当然,在官方的允许范围之内),就是信息发布的双向性或多向性。信息的发布权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全民(网民)共享。

但是,人们很快发觉,仅仅解决了信息的发布平台问题还是不行的。大众虽然获得了话语权,但说出来的话语却被海洋一般的话语淹没掉了。没有被淹没掉的是那些站在高处的人,也就是那些知名度高的人、那些拥有传统话语权的人。大众听到的还是他们的声音,话语权还是属于他们。

这个时候,恶搞就应运而生了。所谓恶搞,无一例外的是小人物恶搞大人物,无名人物恶搞著名人物或者著名事物(如经典),平民恶搞权威,兔子恶搞老虎,蚂蚁恶搞大象……恶搞的初衷也许仅仅是为了好玩,但结果却是话语权的真正平等——小人物借助大人物的知名度真实有效地发布了自己的信息并且获得轰动。轰动的原因有二:一是小人物发布的信息展现了过人的智慧并且确有价值;二是被恶搞的大人物往往暴跳如雷,无意间给恶搞做了绝妙的广告。

其实,很多大人物过去也是小人物,也是靠恶搞起家。不过,他们那个时代恶搞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比今天要多得多。

2006-10-25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