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2的增幅是美国的27倍
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主打曲
作者:刘植荣

   
对广大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不知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个什么概念,也弄不懂“积极的货币政策”是要干什么,而物价才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指标。

  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0%,可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紧,过去10年的工资可买一套住房,现在50年的工资也不一定能买到一套住房。说工资跑赢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百姓过去一个月的工资能买100公斤猪肉,现在连50公斤也未必买得到;感个冒过去也就花几元、十几元的医疗费,现在不掏出几十元、几百元医院不让你走人。中国居民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就是物价,目前意见最大的也是高企不下的物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9月份CPI与上年同月相比上涨了6.1%,已经连续4个月破6。

  毫无疑问,通胀与货币的超量供给是分不开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199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5293亿元,国民生产总值(GNP)为17400亿元(该年没有GDP数据,用GNP替代),M2是GNP的88%,也就是说,每生产100元的产品,需要有88元的货币投入。到2010年末,M2猛增到725852亿元,GDP为397983亿元,M2是GDP的182%,即每生产100元的产品,需要182元的货币投入。过去20年间,中国M2增长了46.46倍,M2占GDP的比重约增长了107%,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下降了52%。

  我们再看看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情况。根据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数据,美国1990年末M2余额为32748亿美元,GDP为58005亿美元,M2是GDP的56%,即每生产100美元的产品需要56美元的货币投入。2010年末,美国M2余额为88122亿美元,GDP为145518亿美元,M2是GDP的61%,即每生产100美元的产品,需要61美元的货币投入。过去20年间,美国M2增长了1.69倍,M2占GDP的比重增长了9%,资金使用效率仅下降了8%。

  有人批评美国不负责任,滥印美钞。其实,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已远远超过美国,在过去20年里,中国M2的增幅是美国的27倍。

  我们接着分析过去20年间的物价变化情况。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1990年末的CPI设定为100,则2010年末的CPI为247.8,20年间物价上涨了148%,平均每年涨幅为4.7%。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美国1990年末的CPI设定为100,则2010年末的CPI为161.7,20年间物价上涨了62%,平均每年涨幅为2.4%。可见,在1990年到2010年间,中国平均每年物价的涨幅约是美国的两倍。

  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就是说,货币供给量越大,通货膨胀率越高。如果与美国比较,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官方统计数值似乎远远滞后于货币供给量的增幅,正因为如此,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物价统计数据总不能令人信服,百姓认为数据与自己的真实感受相差甚远。例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为111元,这样的数据一发布,即引起民众和媒体一片哗然。

  利用货币工具可以实现稳定物价、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利率和外汇市场的目标,但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稳定物价,抑制通胀。通胀不但会阻滞经济增长,造成经济结构失衡,还会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外民意调查显示,居民最反感的就是通胀。因此,各国中央政府或中央银行都把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重中之重,有的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允许的最高通货膨胀率。

  例如,新西兰的《新西兰储备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的唯一目标就是稳定物价,新西兰的通货膨胀率允许值为1-3%,如果通过膨胀率超过这个目标,央行行长则立即被解雇;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允许值也规定为1-3%;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允许值为2.5%;欧盟则把2%设置为通货膨胀的警戒线。

  高物价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没好处: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涨价、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一些中小企业抵挡不住通货膨胀的冲击,不得不破产倒闭;消费者更是苦不堪言,收入增长跑不赢CPI,虽然辛勤劳作,但生活质量却在下降。

  但是,通胀能使国家的税收增加,因为各国的税制以从价税为主,虽然税率不变,但价格越高,税收基数越大,纳税额也就越高。根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2011年1-9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1292亿元,同比增长27.4%。正常的税收增幅与GDP的增幅大致保持同一水平,今年1-9月GDP增幅为9.4%,税收增幅是GDP增幅的3倍,这一数据也说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另外,通胀对投机客也有好处,可以让他们在不断攀升的价格中、频繁买入卖出中逐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货币供给量过大,目前通胀依然严峻,在存款仍是负利率且楼市等投机领域热钱流入过多的情况下,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不能松懈。(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本文发《新金融观察》2011年11月7日第07版)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从撒玛利亚好人法看国外如何应对施救顾虑和见死不救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读
“华尔街”vs“美恩街”
从“占领华尔街”反思股市
“占领华尔街”的启示
国外慈善怎样管?
对慈善的反思
到非洲搞“希望工程”有必要吗?
论投资与投机
钱,是财富吗?
货币的材质上通胀的内因
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通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
税收增长30%,说明了什么?
高铁,在傲慢中跌落(附2011年7月10日以来高铁故障和事故统计)
高铁,收回成本希望渺茫
发展高铁不可回避经济效益
高铁热下的冷思考:高铁能耗是飞机的1/12纯属胡扯
中国高铁故障/事故统计(更新中)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