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徐香玉,在北京市2011年区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由百余名选民联名推荐参选,最终成为自行参选并进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的惟一一人

徐香玉参选
  
2011年9月,北京市区县选举启幕。村民们的机会来了。徐香玉很自然地被推到前台。
“我们要选一个能为大家说话的、不唯唯诺诺的候选人。”一位村民说。
按照中国法律,公民参选基层人大代表并不复杂。
区县和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其一,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其二,由选民或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即可推荐候选人。
不过,要真正走到成为正式候选人参选的环节,要经过多道程序。第一步,便是选民登记。
徐香玉的户籍地是饮马井村,但作为一个有“单位”的人,她在选民登记时,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要求她回单位登记。向上请示的结果仍然是“不同意”。
徐香玉坚持:“在户籍地登记选举是我的权利。你们不给我登记,选举委员会就是我这次选举的第一个被告。”
最终,选举委员会同意了她的要求。10月13日,徐香玉正式进入饮马井选区的选民名单。
第二步,是要成为初步候选人。饮马井选区对初步候选人的推荐,在10月17日进行,要求选民们前往村委会填表推荐。徐香玉特地准备了参选宣言。
投票那天,当徐香玉来到村委会时,发现在写有自己名字的推荐表上,已经有100多人在上面签了名。
这一天的推选,加上徐香玉,共产生三位初步候选人。另外两名,一位是党支部委员,另一位是普通村民。徐香玉的推荐人数,是三个人中最多的。
要成为初步候选人并不难,关键是如何成为正式候选人。饮马井选区最终要选出一名人大代表,按照相关规定,正式候选人有两名。
如何在初步候选人中确定正式候选人,《选举法》规定,“由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2004年修法后,“酝酿”二字被去掉。
绝大多数由选民或代表联名推荐的参选人,均在此环节出局。出局者只能号召选民在选票中“另选他人”一栏投自己一票。但是,要让选区的选民知道这个参选者的存在,需要大量的宣传工作。
不过,在“讨论、协商”过程中,确定正式候选人也需考虑多数选民意见。或许正是因为徐香玉压倒性的推荐人数,她进入了“正式候选人”环节——名字与另一位党支部委员,共同出现在了选票和候选人介绍的宣传单上。
村民们感到颇有胜算。一些村民还进行了民意调查,在饮马井村初步登记的577个选民中,有249人私下表达了对徐香玉的支持。同时,竞选对手也在积极行动。不少村民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他们收到村委会相关人员送来的烟酒“礼物”。
在11月6日村里召开的党员大会上,村委反复向党员及家属提要求,不再投徐香玉的票。
这些信息很快传递到村民们耳中,并产生了担心。
他们紧急推选出自己信得过的监票人和计票人,并在11月7日,向镇、区两级人大递交了更换监票人和计票人的请求。
11月8日下午4点,由村民们推荐的两名监票人走进村委办公室。
三个小时后,他们向焦急等待的选民们告知了此次选举的结果:最终登记的593名选民中,有23人弃选,20张废票。徐香玉以190票对375票,败给了党支部委员。
这让在场的不少选民感到失望。“有些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怎么去争取,不知道这张选票有多重的分量。”一位长期支持徐香玉的选民连连摇头,心情沮丧。
徐香玉却不这么看:“结果并不重要。”在她看来,这次参选,将他们的维权队伍更好地凝聚在了一起。大家还通过行动,落实了对选举的监督权,“有这么多人支持我,我已经十分满足。”
一个村的选举就此落幕。他们的维权之路还将继续。

徐香玉

59岁,北京市大兴区饮马井村村民,曾在镇政府工作。因自家房屋被强拆,多次上访并提起行政诉讼。2011年9月,在北京市区县选举中,先由选民联名推荐参选,最终成为自行参选并进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的惟一一人。

(蓝方,财信《新世纪》记者,王箐丰,财信《新世纪》实习记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