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南生同志陪谷牧同志在深圳西丽湖吃饭,一位汕头来的小姑娘做服务员,她告诉谷牧同志,她的月工资是400元,并想请他们两位吃饭。谷、吴两位领导大为惊讶,也为她的工资高于国务委员而高兴。
在深圳座谈会上,广东、深圳的领导均主张发行特区货币,耀邦同志虽然提出诸多问题,但他认为这些问题只要思想统一,有可行的方案,就可以发行特区货币。因为深圳是先行先试的特区,完全可以先做起来。但如果是一项关乎全国性的政策,那就要更加慎重、精密调研、设计了。
现举一例,如吴南生同志提出广东准备成立“股份投资公司”时,耀邦同志回答:
股份公司中央不搞,你们自己可以搞一个开发性联合企业。……我们国家承担这么多东西,消息不灵通,信誉不可靠,何不把它交给地方和企业去搞。
这种分权,调动地方、企业、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观念,是他一贯的思想方法。中央应处在中枢、宏观、把握方向的位置。那么深圳要发行货币,耀邦同志究竟是怎么思考的呢?他的思路,我认为可以做这样的梳理:首先,特区货币的发行权属于我国政府自己,不存在什么出让主权、租界等问题。其次,要有充分的准备金。耀邦同志承认黄金、外汇的储备的重要性,但他更重视丰富的物资做储备。第三,发行特区货币是否必要,主要是看深圳执行什么物价政策。第四,票面和票值务必稳定。第五,国家支持建立特区货币的信用和物资。
耀邦同志说的第三点,本文想再做一引申。因为深圳取消了关税,所以工业品的价格,深圳和香港两者基本一样,但深圳农副产品的价格低于香港。这种差别,香港人就会到深圳抢购农副产品;内地人就会从全国各地跑来抢购这里的工业品,或者产生严重的走私活动。深圳、香港、内地三者物价如此混乱,深圳的特区货币应该怎么走出第一步呢?
耀邦同志认为特区的物价应和香港同价,所以特区货币的面值就应向港币看齐。也就是说,应把香港各种面值的港元作为特区货币的各种面值。比如,10元港币买一斤鸡蛋,那么10元特区货币也能买一斤;1000元港币买一台电视机,同面值的特区货币也能买一台才行。香港工业品的价格是市场形成的;深圳的农副产品,这时也完全放开,其价格也是市场形成的。两类市场的物价在新的深港市场中,更有利于形成一种新的物价,不受计划经济的干扰。特区货币面值、物价如不向香港看齐,而是向内地、广州看齐,那在耀邦同志看来,特区的“票子就不要发了”。如果特区货币的面值、物价都向香港看齐,那么汇率、汇价也都应该向港币看齐;深圳口岸也设立了二线,特区货币就可顺利迈出第一步,不但可以消除深圳市场上的混乱现象,也能够阻止外币,也阻止人民币冲击特区货币,这是和国际金融接轨的第一步。尽管特区货币向港币看齐,但两种货币也是有竞争的。因为特区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内地的物资可以充分支援深圳,而香港的工业品,特区货币也能在世界各地买到。两种货币在竞争中,很可能特区货币将逐渐占据上风。
特区货币首先遇到的物价问题,既反映了特区内部物资(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又反映了特区和香港的物资和货币的关系,这种关系,经济学称为购买力平价。如果深圳和香港的购买力平价持平,那么深圳和香港的汇率也会持平,港币在世界货币的地位如何,特区的货币也将如何。由各国的购买力平价互比决定的汇率,要比由各国贸易交换决定的汇率似更合理科学。我国现在观察人民币汇率的视点,很少提购买力平价,而只从进出口商品的视点去研究,我认为不可能有更深刻的政策反思。当年讨论特区货币时,一些专家,如张元之、严显郁、罗河、王尊祐等同志即持这种观点,非常可贵。几年前香港的学者开始重提购买力平价,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说到特区群众的购买力和购买力平价问题,那么马上又引出一个问题,当地居民的收入,工薪阶层的工资又该如何解决?因为这些都是彼此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耀邦同志在深圳座谈会上想到这点,也说了他的意见。他认为应该提高工资,增加群众收入。
当深圳同志谈到,该地的基本生活费是每月53元,北京是43元;该地工资每月人均110元,比北京高50%—60%时,耀邦同志插话:
110元不算高,这里平均工资达到160—180元就差不多了。……1981年,我向安徽省的省长提出,要求他们在1985年,农民平均收入达到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各占四分之一。他们听后大吃一惊。现在看来是大大超过了。
建立特区,特区经济要以市场为推动力。中央的政策一出台,市场就开始发挥无形的作用,港商来了,港币进来了,居民手中的金钱活络了。吴南生同志讲过一个生动的例子,特区开办初期,他陪谷牧同志在深圳西丽湖吃饭,一位汕头来的小姑娘做服务员,她告诉谷牧同志,她的月工资是400元,并想请他们两位吃饭。谷、吴两位领导大为惊讶,也为她的工资高于国务委员而高兴。
深圳特区群众的收入是多方面的,当然不能只靠工资、种地收入。座谈会上,当方苞同志介绍平湖公社新村生产队队长邓衍芬上一年收入五万元,他的钱一部分建房子,一部分扩大再生产,养鸡从几千只扩大到几万只时,耀邦同志也举了一个例子:
河南信阳有个卖羊杂的,四年收入十万元。拿了四万给政府,但有个条件,要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耀邦同志还预言,再过两三年,会有成批企业和农户富裕起来。我们该怎么办?同时他也关心外资,当时问到了港商胡应湘广深高速的情况,他说:
胡应湘提出要我们出钱,就是怕我们翻脸不认人。我们应该投资一半,或三分之二,使利润拿到我们这里。日本和香港资本家与我们合作老是想搞现炒现卖。一个是怕我们变,另一个是他们搞暴发性的利润,我们是要搞长期的利润。
以上所说,都是特区的企业利润收入和职工工资及劳务的收入。这是物价、收入对市场经济的极大推动。
从耀邦同志上述分散的谈话中,我们看出自深圳特区成立以后,物价、货币、商品,许多链环都在变化和进行着新的彼此组合:开放关税——同一商品的多种价格——特区货币的面值、币值向港币看齐——物资商品的丰裕——深港购买力平价的统一——深港货币和国际货币形成成熟的汇率机制——增加深圳居民的收入。
这样形成的深圳特区的关税、物价、物资、货币、汇率、收入的链条,不仅可以为特区引进和出口奠定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条件,实际上也必使深圳成为我国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但这不是外国在中国的飞地,而是我国管理的全面开放的经济特区。它的生命周期应该可以延长到我国人民币的完全国际化,并为人民币的升级、转型提供丰富的经验和管理人才。
1983年4月,成立了国务院特区货币研究小组。以后小组提出了特区货币的出台方案:特区货币实行独立的汇价制度,采用一揽子汇率,以人民币汇价作为依据,不同任何一种国际货币挂钩,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百年潮》2006年第12期第22页)
这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很多设想十分超前,有新意。但我总觉得,这种方案用于人民币今后走向全球的战略定位更为合适,对一个地区,对一个特区来说,则有无从下手之感。虽然此方案没有实行,但作为对特区货币的研究,对梳理我国财经、货币的改革思想,仍不失其意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