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多学校校车超载现象严重

中国很多学校校车超载现象严重

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微博),提交了一份《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

据周洪宇介绍,教育部在回复中表示,财政投入不足是开展校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最后的结论认为,4500亿的政府买单费用太大。(11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

人大代表给教育部提出公共校车保安全“妙计”,教育部本该向着“锦囊妙计”前进,不该以“费用太大”阻塞民意。教育部的理由是“很差钱”,人大代表的理由是“差理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如果不打破沙锅问到底,公共校车就会在嘴皮子上绕几圈化作浮云而去;学生还要“危机四伏”,学校还要“赔尽血本”,有关部门还将被质疑的“花容失色”。

先不说4500亿公共校车预算里掺了多少水,就算不掺水,也不是一本“明白账”;从后患无穷上讲,则是一本糊涂账”。众知,校车有价命无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月至少有4名学生命丧车轮,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在生命大于天、安全大于天原则下,4500亿价值与众多孩子生命价值相比,算得了什么呢?校车经费一次性投入,换来孩子永久性安全,这才是本“明白账”呀。拿“费用太大”搪塞公共校车普及,一方面是“草菅人命”,一方面是赖政、懈政。

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竟然买不起公共校车,谁能不感到“嘲讽”?每年全国三公消费9000亿,却拿不出4500亿买公共校车,谁又能不感到“冷幽默”?每年少买一些豪华公车,少一些出国旅游,少一些大吃大喝,甚至多挖出几个巨贪,就能轻而易举解决4500亿公共校车经费问题;“买不起”不是“美丽谎言”么?教育部一直高调与国际接轨,为什么在国外公共校车普及的情况下,却打起了“退堂鼓”呢?明显在教育责任履行方面玩“小心眼”。

美国把公共校车写入法律,不但保证公共校车购买,还保证了大量“特权”;朝鲜、古巴、墨西哥经济规模还不如中国一个省,公共校车却是“老资格”。美国平均每年只有5名学生在校车事故中死亡,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统计中,非校车的事故发生率为0.96%,而校车仅为0.01%;其他国公共校车实行也把学生伤亡率降至最低。因而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为此指出:“经费不足不能成为推脱责任的借口”。

无论是国外经验证明,还是国内的“英雄所见略同”,都在证明公共校车势在必行。教育部作为学校“老婆婆”,应该广纳民众呼声、献上“万全之计”,尽快力挺高层公共校车普及成行,不能拿“费用太大”敷衍塞责。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