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报调查报道

《寒风中,谁在露宿?谁是冻死骨?》之四

在常年露宿的过程中,兰州的流浪者们有无救助站的救援?有无足够衣物抗寒?这个寒冷的冬季,漫长的寒夜如何度过?在犀利男吸引眼球时,网络纷炒另类时尚男时,寻开心时,人们有没有想过犀利男的姐妹兄弟是怎么度过寒冬的。这一点都不好玩。

兰州零下十四度:

“狗熊妈妈”与“写字青年”

□CCN特约记者 屈一平 兰州报道

甘肃省,兰州火车站。

这一天是2009年12月24日,凌晨时最低气温-14℃,这也是2009年入冬以来兰州出现的最低温度。弥漫在空气中的寒流让人不寒而栗,在距离兰州火车站西五百米处的桥洞下,隐约可见两、三个蜷缩的身影,他们是兰州街头的露宿者。

抱着绒熊入睡的“狗熊妈妈”

“狗熊妈妈”和她的“狗熊”

“狗熊妈妈”是兰州火车站西桥洞下长期露宿的为数不多的“宿客”之一,确切的说,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整个桥洞里只有三个人。

进入桥洞入口处后,一股寒流扑面而来,200米左右的长道上横躺着两个流浪者。首先看到的就是42岁的“狗熊妈妈”。

头发蓬松,衣衫褴褛,戴着旧得看不出颜色的毛线帽,这位来自甘肃榆中的拾荒人将身体紧紧裹着发黑的棉被里,浑身不停地哆嗦,说话断断续续,衣服污浊不堪。

无论怎么询问,女子始终不愿透露她的姓名,只是说自己是拣破烂的,家里房子拆了,暂时在这里拣瓶子卖钱生活。

“我不知道冷不冷”

这位女子回答记者的询问,并表示不需要救助部门的帮助。

   突然她从被子里扔出一个毛绒熊来,那是一个白色、干净的“熊”,和她身上的衣物、被子的陈旧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旁观者的叙述中,记者了解到,女子曾经在兰州卖报为生,已近10年了,两年前,她16岁的儿子出车祸去世,给她造成强烈的打击,几个月后,她就有些神志不清了,现在白天在每个垃圾箱间艰难周旋,以拣矿泉水瓶子卖钱度日,夜晚就睡在这里,已经两年了。

“狗熊妈妈”的家

    12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狗熊妈妈”的“住地”,外面灯火通明,圣诞夜和这个寒冷的桥洞无关。

   “狗熊妈妈”的身边多了个年龄相仿的女人,没有发现记者的“狗熊妈妈”依旧躺在一堆旧被子里,不同的是,她两手伸出被子,抱着那个白色的绒毛熊,她把熊竖着举起来,和旁边的人说着什么,然后,小心翼翼的擦拭白色绒熊头部的污迹,嘴里念叨着“乖,睡觉。”

    然后,把它搂在怀里,装进那个破旧不堪的被子里,“狗熊妈妈”还不忘给身边的同伴又掖了掖被角,把脚下的旧衣服盖了一件在旁边同伴的身上,然后,才放心地睡下。

“写字青年”

   “天天写字呢。”

    家住兰州市火车站附近的凌先生这样描述火车站东桥洞里的一个流浪者。火车站东桥洞是凌先生的家每天经过的地方,不论多晚下班,四年来,令先生每次回家都会看到这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趴在地上写字,风吹日晒,每天如此。

    12月26日夜,记者看到这个男青年时,他头戴破绒帽,遮去大半张脸,他俯身趴在地上,身上盖着旧棉被,不停地用钢笔写着什么。

   “他从来不说话”,令先生告诉记者,记者试图询问,得到的是无声的沉默。

  “天天写字”的拾荒青年

记者看到,在他的左手侧工整地摆着两个袋子,一个里面装个各类食品物品包装袋,他先从这个袋子里拿出包装袋,一个个认真的抄写,抄完的放入另一个包装袋里。

这样周而复始,竟然已经四年了。

    在火车站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从这里回家也总是看到这个人,听别人说,好像是有些神志不清楚,不过他从来都只是这样安静地写着字。

    一位做生意的马师傅经常出入火车站东桥洞,他告诉本报记者,这个“写字青年”旁边前两天来了个胖子,和他同盖一床被的,两个人挺好,可惜这两天太冷,那个胖子几天前被冻死了,现在,就又剩下这个男青年了。

临时性救助的“拾荒之结”

“对于流浪拾荒人员,救助站作为临时救助机构,只能采取自愿救助和无偿救助的措施,被救助人员来去自由,救助站为其提供食宿和乘车凭证。”

兰州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说,《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无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虽然流浪拾荒,但不是以上规定情形,都不属于救助对象。

“虽然归家的救助政策逐渐人性化和趋于完善,但对于庞大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仅靠一个部门的救助就显得力不从心。”这位负责人说,不愿意走进救助站的流浪拾荒者主要原因是怕被送回原籍。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关于流浪拾荒人员的死亡,归110管,记者来到兰州火车站派出所110,咨询前不久拾荒人员的死亡情况。

12月26日,狂欢夜,记者第三次来到火车站西桥洞,“狗熊妈妈”不在,“狗熊”也不见了,只剩下一堆旧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