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书记市长同时去职,当地官民议论这与征地血案有关,而正式回应称“正常调整”。
  去职后的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现在仍是徐州市副市长,去掉邳州市委书记职务,据江苏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的说法,“也是为了充实市政府的领导力量”。
  不过,还有附加解释:干部任职满10年的,要“有计划地交流使用”,“李连玉在邳州担任党政主要领导已将满两届10年。近10年时间,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
  众所周知,发生在1月7日的邳州市运河镇征地血案,正是邳州“积累了一些矛盾”的恶性暴发。因此,某种程度上,这个附加的说法,可以说是对邳州当地官民议论的间接确认。但这只是一种领会出来的意思,未必准确。正式的说法总是需要你的意会的,表态总是字斟句酌,滴水不露,用语精确讲究而语义又闪烁模糊。
  再比如,“对李连玉工作安排做些变动,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这说的是什么,变动李连玉的工作有利于这个干部更好地工作,有利于其他人更好地工作,还是有利于邳州市更好地工作,你明白吗?
  李连玉“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这又是一个模糊的说法。什么矛盾,是李连玉个人与谁的矛盾,还是官员队伍中普遍的矛盾,还是社会矛盾、经济方面的矛盾?用语精确讲究而语义闪烁模糊,真的是官场语言的精髓。
  不管怎样吧,李连玉离任书记职务,被解释为正常。此前,他是“正常正作”;此时,他是“正常调整”。他的身后留下“积累”下来的矛盾,这并不妨碍一切“正常”的结论。这就是说,官员在一个地方积累矛盾,是一种正常。所以,他不会在矛盾积累之前和积累的过程中离任,离任也不妨碍他仍然正常地调动。
  至迟在2007年,李连玉从十七大“载誉归来”,享用邳州人数十里夹道欢迎之时,已经积累起社会的怨望。“莲玉大道”、“九龙喷泉”、“艾山行宫”、“当朝一品”、“连中三元”的城建轶事,“邳州电视台只有三个人看(市委书记、广电局局长、做广告的第三人民医院)”的民谣,占地600亩、被称为“邳州中南海”的行政中心工程,作法欺骗国土监测卫星的违规占地,拉公务员反复游荡在景点的优秀旅游城市评选,“五年再造一个邳州城”的跃进建设,“你没钱就下去,我找能弄到钱的人来”的干部管理,都被媒体报道。当地民众除了看到“城头变幻大王旗”式的迅猛变化,还记得邳州电视台播放开始曲的时候,李连玉高大的形象在“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的歌声中出现。
  这些都不足以使李连玉被调整。直至被征地的农民甚至遭到光天化日下的砍杀以后,李连玉才被调整为专任徐州市副市长。这还被解释为“正常调整”,也就是说,并不与征地血案有直接关系。我想,这当然要被称为“正常调整”,否则“为了充实徐州市的领导力量”又有何着落呢?
  邳州在李连玉手中形象大变,人们在问“我们究竟花了多少钱?欠了多少债?付了多少代价?”人们希望“把真相和家底报告邳州人民”。“正常调动”维护了李连玉的体面,专任副市长的低调已不复载誉归来的风光,据说,离任市委书记的李连玉还将受到经济责任审查、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看看,一个官员来了,与将要被他治理的人无关;一个官员走了,与已被他治过的人无关。那些被治的人,固然没有被允许决定什么,甚至没有人觉得有问一问他们的看法的必要。官员正常地来,正常地走,调来调去,这就是公共生活中的“正常”,而民众的分配角色是被治。

                        2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