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6月17日报道中国“基尼系数”的纠结,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当“北方某特大城市”的市直机关公务员家属区成为一次城市调查选取的样本点时,“无论居委会怎么做工作,就是没有人愿意配合调查。最后只好换了个小区”。但是,这个失败的调查,应该透露了某种真实的秘密,值得捉摸一下。

在正常的逻辑下,同一个群体内部,也应该不同的选择,但是,“直属机关”的公务员及其家属们的选择是如此的一致。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逻辑”跟社会公开运行的逻辑是贯通的,他们当然不会这样选择。他们在做出统一行动之前,应该没有开过会。这表明他们跟这个社会之间的主动的,高度的分裂,表明他们是自外于社会系统的特殊群体,表明他们高度自觉的抱团,并且对外界保持拒斥和警觉。

一九四九年以来,各个城市的公务员就是按级别分区域集中居住的。随时新时期城市的发展,各地更时兴把公务员集中起来居住,不少地方应该是已经第二次或者二次以上集中迁徙了。各地政府代表国家制定了针对当地公务员的房屋政策。这种物理空间上的分化,正好对应着相应的利益格局。这种居住格局已经形成了现代社会的一大奇观。笔者估计,若干年后,某些级别的公务员居住居区,会成为公园,成为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目前,在级别够高的公务员居住区,应该是连很富有的财伐都混杂不进去。否则,就不会有按片设计样本的社会调查,会顺便查出了公务员拒绝社会调查的“整体风貌”了。

我还忘了说这是统计部门做的关于“社会收入分配”方面调查。报道没有涉及问卷的内容。但是,我估计这没有什么敏感的,应该只是比公务员们在机关多次填报过的“收入表”稍稍灵活点而已,实际上调查不出什么来。2009年,北京市统计局的“高收入人群调查”,在样本空间里就排除了公务员和央企职工,从而得出了“最高月收入,不过14500元”的结论。这样的调查数据理论上可以误导公众舆论,以及造成官方错误决策(例如,给“最高月收入者”建廉租房,因为他们的收入比起北京的房价来太少了),可实际当然是毫无用处,因为官民都不会相信它。但现在看来,把公务员剔除社会调查系统是明智的,否则涉嫌冒犯他们呢。

我不知道城市调查队是否给“市直机关”的公务员及其家属们讲清楚了:统计调查不是纪委敲门也不是公安侦察,它的原则一是自愿,二是无计名。“不会发现,更不会举报不正常财富和收入”。这就像人口普查不收计划生育罚款一样。再说,借统计部门一万个胆量,它也不敢透露你们的过多秘密呀!可是,“直属机关”的公务员及其家属似乎比任何一个公共群体都更不相信国家机关,他们才不屑于跟你哆这些呢。不过,就事论事,我觉得,不能就此责备他们没有公德心,或许正因为社会调查没有强迫性,他们才觉得没有必须欺骗你。否则,如果非要填表的话,把他们机关里填写“收入表”复印一张给你不就是了。他们不填调查表,意思是大家都不必浪费精力了。

不过,实际上这个失败的调查也是有收获的。它让我们看到,这些公务员属于行为和人格相分裂的群体。可以设想,他们是一再公开表示过公务道德的,并且在粗暴地拒绝了为国情提供一点个人信息的调查之后,回到机关,面对镜头,仍然离不开爱民爱民的高调。相信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真实地知道他们事实上负担着国家的义务,并代理着人民的利益。也可以设想,他们并非过得很不如意,也并非突然之间改变了志节,自觉对这个国家没有一点义务,包括填一张表的举手之劳都不愿意了。可是,他们就这样的反叛。这当然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野蛮现象。(2010-6-22)

请看原文:
“直属机关”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