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上周末的《21世纪经济报道》,报载标题是《移动上网的四处掘金点》 ———— 正文的分割线 ———— CNNIC最近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声称,中国网民数已越过4亿大关,这是很多新闻拿来做标题的一条信息。但在我看来,就这份报告而言,4亿网民真得不算什么,这两年的GDP高速发展,外加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搞了十多年互联网,有这么个网民数,是应有之意。 这份报告真正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点是中国网络商务型应用大幅增长,比如网上购物网上支付之类。这和08年爆发起来的电子商务有关,而对比之下,一贯为人追捧的网络游戏(娱乐型应用之一)则增速放缓。我以为,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报告里声称的30岁以上网民增幅加快,年龄较大的人对网络游戏痴迷的程度总是低的;其二就是整个社会环境对网络游戏并不是有利的。 第二点,在我看来,更重要,那就是所谓的“手机上网”——事实上,我以为这个称谓未来会改为:移动终端上网。 根据这份报告,中国利用手机上网的人已达到2.77亿,手机网民的增幅超过了互联网网民增幅。市场调研机构IEMR认为中国手机用户在2010年大概可以达到7.38亿的规模,换句话说,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3的高比例上网了——对比一下网民和总人口:4亿对14亿,1/3弱。 对于移动上网而言,最重要的门槛是两个,其一是资费,其二是速度。相对互联网而言,移动上网的资费还比较高。先不说3G,用套餐的话,基本上可以视为1元10M的流量购买价格水平(电脑联网基本上就是百八十元包月,总使用流量不限)。而速度呢,也使得移动上网的应用是轻量级的。比如说想通过手机上视频网站看视频,即使是个阔佬,无所谓多少钱,那个观看的体验也会把ta吓退。 在CNNIC这份报告中,排名第一的应用率是即时通讯,也就是聊天。中国人是很喜欢聊天的,即使处于移动之中。事实上,移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无聊的时刻,比如在公共交通上,比如在等候中。互联网上巨大的使用习惯(IM在互联网络的使用率极高),蔓延到了手机上。从商业角度而言,基本上已经是互联网IM工具和运营商IM工具(比如飞信)把持的领域,新进者很难再开辟什么。 但即时通讯只是社交网络中的一种,手机——确切地说,手持移动终端——的巨大唯一性,使得它几乎就可以在整个网络世界中代表拥有者本人。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可以轻易地切换ID号,用不同的身份在同一个网站上进行各种行为,但由于手机号码的切换是如此的不易,捆绑手机号码的身份定位,成为了社交活动展开的重要基石。 当智能手机慢慢起步时,大量的终端应用开始出现,这些应用,很多都是围绕在社交上的。比如最近相当火爆的Foursquare类的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应用。移动+社交,是值得很多创业企业重视的一个方向。 移动网络的第二个可以展望的应用是网络文学。根据这份报告,网络文学本身是整个互联网应用中增幅最大的一种。现代人越来越忙的真实意思就是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网络文学足以填补这些碎片化时间所带来的无聊(视频也可以,但资费和带宽这两个现实的问题阻挡了手机视频的普及)。有很多人愿意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和网友聊聊天互动一下,但同样有很多人愿意在这些不成规模的时间中静静地阅读一些什么东西。事实上,这个部分的市场已经被不少巨头所窥视。 第三个应用属于入口式应用。手机本身界面的狭小,以及带宽的慢速,使得手机上网需要一个超级简单的入口页面——搜索首页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前些日子传出百度要进军手机操作系统,打造类似android之类的基本平台,从商业逻辑上而言,一点也不让人意外。手机本身的内存、CPU与电脑不可同日而语,很难有太多的需要常驻内存的客户端软件能够得以生存。动一点网络入口界面的脑筋,是更现实的商业操作手法。 最后一个应用就是手机支付。CNNIC认为由于手机目前倾向于娱乐型终端故而手机支付这种应用渗透率较低(只有6个百分点多一点),这个看法我是不认同的。手机支付其实都是带有冲动型的小型支付,和拥有者本人究竟有多少钱其实关系不大。手机支付的问题不在于手机上网网民的财富多寡,而在于银行对于支付问题的谨小慎微。但从商业逻辑的角度看,手机支付一旦在政策上取得突破,将会是超过支付宝的一个巨大市场。 总体说来,未来数年间,移动网络应用都应该是偏轻的应用,对于用户的时间要求大部分都零碎时间而非大块时间。我并不太认可应用究竟是商务型还是娱乐型的划分方法,关键点在于对于用户的时间要求。正如我文中所提,现代人的生活时间越来越呈碎片趋势,这将导致移动上网成为未来的网络重头。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微博 分享 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移动消费的槛:支付 (0) IPAD“拯救”了报业? (10) 电视台:从媒体到商务 (7) 报纸的信赖来源 (14) 三网融合的雄心指向 (20) 歌华有线的台网融合 (9) 什么是三屏融合 (15) 电子书?还是电子阅读器? (9) 三网融合:国家利益 (7)

Read the rest here:
移动上网成未来网络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