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仁勇 | 评论(0) | 标签:梦回战国

(选自《梦回战国》)

毫无疑问,在战国早期,魏、韩、赵三国中,赵国最弱。赵国跟魏国与韩国的关系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够坐在一起吃狗肉喝烧酒,坏的时候就六亲不认抄起家伙争地盘。赵国吃了不少亏,连都城邯郸都一度被魏国占领,国君们哭着鼻子流亡外国……

自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之后,中原诸侯国掀起了一股称王的高潮,齐国、魏国、秦国,以及赵国、韩国、燕国和中山国纷纷称王。但是,拥有了“王”的称号,并未改变赵国挨打的局面,反而因为树大招风,成为诸侯国争霸的眼中钉。赵武灵王思虑再三,说,“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很自觉地去掉王的称号,终其一生都不再称王(“赵武灵王”的称号是他死后儿子给封的)。

父亲的葬礼

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也算一代英豪。在他执政期间,赵国与魏、楚、秦、燕、齐等国持续多年恶战,丝毫不落下风,俨然成为北方的新霸主。特别是与魏国打了几场恶仗,将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打得苦不堪言,基本上已沦为一个二流国家。赵肃侯一死,魏惠王就兴奋了,联合楚、秦、燕、齐四国,前来为赵肃侯会葬。寻常百姓会葬,均是脸色肃穆,携带祭品而来;他们却是谈笑风生,携带刀剑而来。只需用脚指头想一下,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如何处理好父亲的葬礼,成了考察赵武灵王执政能力的第一课。

这一年,是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才15、6岁,如果是现在,还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说话还带奶腥味,可赵武灵王就不得不坐在大班椅上处理枯燥无味的朝政。由此可见,有时候权力也意味着责任。好在赵肃侯虽然升了西天,还是给赵武灵王留了几个精明能干的顾命大臣。其中一个叫肥义的大臣,对于赵武灵王度过最初几年实习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肥义的辅佐下,赵武灵王下达全国戒严令,让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等军区的赵军处于一级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赵武灵王又派使者向韩国和宋国求助,以他们的力量威胁魏、楚、秦、燕、齐五国,至少,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紧接着,赵武灵王又送给越王许多钱财与美女,请他帮着“骚扰”一下楚国。楚国人就不得不脱身出来解决越国这个老对头。赵武灵王还重金贿赂北方狄族楼烦国的国王,请他“关照”一下燕国。在这五国里,燕国最弱,没有能力同时打两场战争,只好退出联军。这样一来,局势就从5:3变成了3:3,至少从数量上看起来赵国这边不落下风了。

这样一番安排后,赵武灵王下令五国军队不能进入赵国境内,只能由五国使者带着国君的吊唁之物来到赵国,由赵国安全部队护送进入都城邯郸。这些使者们看到赵国都城戒备森严,秩序井然,明白赵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像一首歌中所唱,“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不得不放弃了占便宜的念头。他们等到葬礼举行完毕,就匆匆离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第一课,顺利过关,耶!

向敌人学习

赵国的地理环境异常恶劣,被称为四战之地。什么是四战之地?就是指赵国这种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东边有齐国,西边有秦国,南边有韩国和魏国,北边的局势则更为复杂,因为北边是游牧民族狄族和胡族聚居地。与齐、秦、韩、魏之间的战争有输有赢,场面上还不算太难看,可跟游牧民族之间发生战争,十之八九都会输得。怎一个惨字了得?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

我们知道,自春秋以来,中原各路诸侯作战的主力部队就是兵车。一提到兵车,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这样一幅场景:前面四匹战马,拉着一辆两轮木车冲向敌营。战马身上罩着严严实实的护甲,车轮两旁伸出长长的利毂。战马由车上的御手驾驭,站立在御手左右的戴盔甲士分别手执强弓和长戈。一时间车轮滚滚,烟尘蔽日,呐喊震天。

兵车在冲锋陷阵时的确威力非凡。四匹战马发疯一样地冲刺,迎面阻挡的步兵不是被马蹄活活踩死就是被车轮活活碾死。因此,在春秋时代,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与兵车的多寡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所以中国才流传下来“千乘之国”、“万乘大国”之说法。

可赵国的兵车遇到游牧民族的军队,一点办法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游牧民族拥有专门克制兵车的秘密武器:骑兵。

兵车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可它的缺陷也很突出。首先,兵车里御手的作用太重要了,驾驶技术必须要过关,其次政治上也要过关。春秋时,宋国主将华元得罪了自己的御手,打仗时御手狠狠地抽打战马,直接将华元送进敌军大营,成为光荣的俘虏。其次,乘员之间必须配合默契,不然必定乱成一团糟。最重要的一点,兵车的机动性太差了。四匹马拴在一起行动,当然没有单打独斗灵活,而且它们得在专用的道路上行走,遇到丘陵地带就只能束手无策。

游牧民族的骑兵是什么样子呢?狄族和胡族的士兵们穿着轻便的衣服,不像中原士兵那样穿着宽袖长袍,行动甚为敏捷。他们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弓箭,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无疑是最灵活、杀伤力最大的兵器了。对于中原士兵来说,射箭不稀奇,可骑在马背上射箭的就少了,骑在马背上还能射得那么精确,就更是凤毛麟角。这些游牧民族的骑兵们可谓是来去如风,在掠夺了一番之后,又全身而退,让笨重的赵国兵车队伍望尘莫及。

在与游牧民族打过几次交道之后,赵武灵王突发奇想:难道赵国不可以向游牧民族学习呢?模仿他们的衣服,学习他们的骑兵,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赵国与游牧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交流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赵肃侯留下的顾命重臣肥义就是狄族人。事实上,赵国一直采取大臣异地就任制,让有狄族胡族背景的大臣到农耕文明的中心邯郸任职,华夏族大臣则到毗邻游牧民族地区的代郡为官,这样固然是为了加强国君对外派大臣的控制权,客观上也起到文化思想交流的作用。

但饶是如此,赵武灵王的改革一样遭遇到强大的阻力。

何仁勇的最新更新:
  • 拉票 / 2010-08-17 22:20 / 评论数(1)
  • 禁区越少,文化越多 / 2010-08-11 22:58 / 评论数(1)
  • 郭德纲的苦情戏,感动了多少中国人 / 2010-08-08 22:11 / 评论数(3)
  • 燕昭王的世纪豪赌:黄金台 / 2010-08-07 00:03 / 评论数(1)
  • 太好玩了,南方周末专访章鱼帝保罗 / 2010-08-05 00:06 / 评论数(0)
  •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