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曙松  
2010年09月27日   来源:香港明报  

http://www.iceo.com.cn/hgmb/2010/0927/200828.shtml

美、欧、日(G3)经济在早前所呈现的复苏型增长,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刺激,然而政府公开开支扩张的增长效应已逐步减弱。随着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构性放缓,为减小经济下行周期所带来的冲击,
市场预期这些国家可能会考虑推出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政策,并且在较长时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和充足的流动性。

 

G3 经济回落带来三大影响

G3 近期政策走向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运作,形成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从总体增长趋势判断,G3
经济将呈现结构性回落,为缓解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未来几年,G3 退出经济刺激与宽松货币政策的机会不大,利率有可能在1
厘左右维持数年,这将对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产生一系列潜在影响。

一、G3
经济的结构性回落将拖累一部分中国的出口需求。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回落,需要更多依靠内需的扩张。未来一段较长时间,G3
经济的增长潜力,将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经济的趋势性回落将拖累一部分中国的出口需求,出口增长也将有所放缓,未来中国需要考虑承受较低的出口增速。

二、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常态化。G3
央行的低利率、充裕流动性等用于应对金融危机的“紧急政策”,在逐步回落的经济走势前不断走向常态化。预计未来几年,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加码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大幅度收缩流动性、实质性地退出现有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亦不大。因此超低资金成本和超宽松流动性环境,将成为国际金融环境的常态。这些国家货币宽松的最终结果,将会使这些资金流向经济增长相对快速的新兴国家,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

三、宽松货币环境推升农产品价格。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开始日益看重农产品,认为下一个10年,发展中国家的快速推进城市化和收入上升过程,将加深全球农产品供求结构的不平衡,不仅总量上会出现明显缺口,而且个别品种,如大米等将出现失衡。

许多机构投资者认为,当为数约30
亿左右的中国、印度和印尼等国农民脱离农地的时候,全球将遭遇一次比工业品更强劲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加之流动性过剩的货币环境,农产品价格上涨将进入多发期,甚至渐成常态化趋势。这对于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将构成一系列冲击,必须未雨绸缪。

 

新兴国农地减小推升农产品价

在G3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趋于回落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宏观政策一个常态化主题就是:一方面通过新一轮的制度创新与改革,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回补出口减速等带来的外部冲击;另一方面通过宏观政策的灵活动态微调避免经济周期的大起大落。具体行动包括:

(1)积极启动新的市场化改革,激发新的增长动力,回补出口减速的冲击这包括:

甲.通过启动新一轮资源价格和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打破服务业和一些垄断行业的过度管制、消除价格和利率扭曲,如打破医疗、教育、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垄断和价格管制,从而促进民间资金进入垄断性行业,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乙.提高国有企业对预算分红的比例,用所得收入在人口老龄化拐点到来之前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适当降低个人和企业所得税,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家庭的消费意愿,以配合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

 

扩大社会保障刺激内地消费

(2)提升宏观政策的灵活微调机制,动态应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风险和经济周期的大起大落。这包括:

甲.如果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环境难以改变,那么为了预防通货膨胀风险,货币供给应与经济的潜在增速保持平衡。例如,如果潜在经济增速因为出口回落跌到8%、假定年度CPI(消费物价指数)目标为3%,那么相应的名义GDP
增速就是11%。

按照历史经验,货币供给和信贷增速就应该是名义GDP
增速加上3%至5%之间,那么未来几年的信贷增速就应该维持在14%左右。

乙.在发达国家整体回落和出口减速的情况下,如果政府担心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从而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
可考虑增加社会保障支出,通过刺激消费而不是投资来回补经济下行风险,慎用大规模的投资刺激政策,从而避免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及经济周期的大起大落。

http://www.iceo.com.cn/hgmb/2010/0927/200828.shtml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