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公共安全事件,我们将能看到两种可能的结果,不是英雄成批涌现,就是科学知识普及。英雄成批涌现是可喜的,科学知识普及,当然也是可喜的,所以任何公共安全事件,在我们这里,其实都是可喜的。
  英雄成批涌现有历久弥新的魅力,如同我们说一种有长久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形容它“古老而又年轻”。而公共安全事件最终变成一个科技事件,更准确地说,变成一个以科技打头的解释行为,则是新创。
  没有疑似乳粉导致婴儿性早熟的事情,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微小青春期”。国家卫生部也好,相关企业也好,当然也包括疑惑的公众和所有的相关专业人士,都应当感慨,幸而拥有并且找到了掌握“微小青春期”知识的人。就这样,一场严重的乳粉安全危机,变成了普及“微小青春期”知识的全民学习运动。
  一场巨大的公共危机,因为一个科学概念的出现得以化解,显示了科学的力量。这个概念类似于绝学,基本不为内分泌学家、儿科医生了解。把“微小青春期”这个科学概念,从某书第1045页发掘出来,“谁道我国中无人”,养士如养兵,养之千里,用之一时,我们都知道婴儿乳房发育是不必担心的了。
  解释事实是科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就掌握了更多的解释,解释使处于知识的“微小青春期”的人们,乃至整个社会变得心旷神怡。
  一辆车在马路上把人撞飞二层楼高,事故专家说:“70码”。70码,是超速并不多的意思。一栋楼突然卧倒了,专家慎重研究说:“压力差”,这边挖土那边堆,楼就卧倒了。今后拆楼是否可以采取这种省力又环保的方式呢,专家并不保证。有一个地方疑似化工厂泄漏导致上千人入院治疗,专家说“心因性疾病”,大家就放心了。有个地方石化企业爆炸化工原料泄漏进入松花江,专家解释泄漏“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只有这一次解释不太成功,随后哈尔滨就出现了饮用水危机。
  我们都知道“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三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是极其容易发生的。无论降雨还是不降雨,达到百年一遇,不成灾简直都让人不好意思。但“X年不遇”,却又是可能年年要遇的。评论家时寒冰搜集云南的干旱报道:2004年“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2007年“大部分地区降水不足,气温偏高,旱情日趋严重”,2008年“连续近三个月干旱”,2009年“遭遇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2010年,“秋冬春连旱百年一遇”。
  但无论如何,我们生活在“历史最好的时期”,也就是千年或者万年一遇;所以,经历“百年一遇”的灾害似乎也不重要了。
  现在,解释的重点不再是说明原因而是排除原因,于是我们知道很多东西是不相干的:疑似性早熟女婴“与乳粉无关”,疑似注射问题疫苗导致疾病的儿童“与疫苗无关”,地震中房屋变成粉末“与建筑质量无关”,手机收费贵“与垄断无关”,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涨跌无关”,泥石流造成重大伤亡“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大”,城市发生大爆炸后“有害气体对人体无害”,油库爆炸与泄漏在我们这儿,则既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也对海滨浴场和海水养殖没太大影响……
  “微小青春期”,是突然流行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曾经相当于不存在,默默沉睡在一本书里,似乎是为婴儿性早熟疑云量身定做,因乳粉危机的机缘而醒来,让人们猛然发现“古已有之”,就像计算机时代我们发现了“二进制古已有之,八卦就是”,航天时代我们发现又“火箭古已有之,二踢脚就是”。
  “微小青春期”,是科学的一种典型用法。如同“压力差”、“X年一遇”、“与XX无关”一起,显示科学用于防备出事不好使,用于说明出事特好使,有时它就是对危机与灾难的合理化追认,使人安然并坦然。
  “微小青春期”,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社会发育阶段。看起来青春焕发,显示出不可遏止的活力,然而到底也只是“微小青春期”而已,假性的发育,虚弱的活力,正常的假相,短暂的异常……公民社会、权力变革、文化多元、制度进步,貌似都在萌动但又无可确认,现代化进程似在到来,但也未必不会夭折。
                                         2010.8.21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