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固可爱,恶名亦何辞

要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大好人,有时候难免做“恶人”担恶名。那种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好人的人,那种只肯做好人不肯做“恶人”的人,那种一味“把恶名让给别人,把美名留给自己”的人,往往是乡愿,即使是好人,也是小好。

 

首先,做好事获得不一定都是好名。由于信息、知识、智慧、认识能力等等各种限制,有些时候有些好事有可能会被错看成坏事。例如,东海致力于儒家的复兴、弘扬和大良知学的宣传,旨在救人救世道援社会,却遭受广泛的误会和攻击,或以为动机不良,帮闲帮忙,或以为效果负面,误国误民。

 

其次,有些事,对有些人是好事,对有些人则是坏事。例如,树良知、建良法、立良制的“三良”追求和努力,对于民众、民族当然是好事,但对腐败分子特权势力来说,却是坏得不能再坏的大坏事,不受到各种污蔑、诋毁和攻击才怪。

 

张载曰:“徒好仁而不恶不仁,则习不察,行不著。是故徒善未必尽义,徒是未必尽仁。好仁而恶不仁,然后尽仁义之道。”(张载《正蒙》)“恶不仁”,就难免为“不仁”者所恶(厌恶、憎恨)甚至会受到正人君子的误会。做好人难,做“恶人”更难。

 

但一个真正的大好人,必须勇于做“恶人”,勇于承担恶名。忍辱负重,包括恶名的难以承受之重,这是一个“尽仁义之道”儒者必须付出的代价。东海以前遭到误会或者各种污泥浊水的袭击时,总是絮絮地为自己辨诬和洗刷,正直清高有余,忍辱负重不足,思之愧甚。

 

古人云:“德莫盛于让,道莫高于诲。不与世争势利之事易,不以身居美善之名难。”(徐祯稷《耻言》)不论居家处世,让利难,让名更难,为了成全他人、成就好事而自揽丑恶之名,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某些人来说,轻则利益可以牺牲,重则性命可以牺牲,唯独名声不可以牺牲。但是,作为一个儒者,就应该迎难而上。

 

面对利益固然需要发扬风格必要时,面对名声同样也需要发扬风格:把美名留给别人,把恶名留给自己。利益并非不重要,名声更是很重要,但它们都必须接受道义的“管辖”,道义才是至关重要、至高无上的。美名固可爱,恶名亦不辞,儒者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唯良知命令是从,其余一切,顺其自然。

 

顺及,有一个普遍的误会,认为儒者是不讲利益特别是不讲个人利益及家庭利益的。其实,儒者固然重视社会利益民族利益,但也不是完全不顾家庭和个人利益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要公平、公正,合乎道义原则。同时,各种利益之间错综复杂,怎样抉择和平衡,是对儒者道德和智慧的大考验。东海就常处置失衡,忽略了家庭,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唯不免有愧于妻,呵呵。2010-8-30东海儒者余樟法

首发儒学联合论坛学术厅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