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武汉举办了辛亥革命百年论坛,政界人士、近代史学者、辛亥历史人物后裔聚集一堂,共议辛亥“迎接辛亥首义百年”。离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还有一年多,纪念的序幕就此拉开。

 

  看到了辛亥革命百年论坛的文集,细读不乏新意。章开沅、步平、姜义华、冯天瑜诸先生的文章,都文字精短,思虑深远。
  章开沅先生以“百年锐于千载”为题,将辛亥革命置于19世纪百年世界历史背景,结合当时中国人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思考,进而思考20世纪世界百年史与辛亥以来一百年中国命运的未完成,感于中国现代史叙事“党派成见影响甚深,意识形态束缚尤多”,疾呼“以更为超越的心态,广博的胸怀,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并真正置于世界之中,作百年以上长时段的宏观考察与分析”。
  步平先生提出将辛亥革命放在中国史、东亚乃至世界史的在背景下考察,在“现代化”视角下认识终结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认为辛亥革命打开了国家通向现代化的大门。姜义华先生关注湖北区域现代化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与武昌首义成功之间的关系。冯天瑜先生综述辛亥革命的破立贡献,直书“推翻专制帝制的革命精神不朽,开创共和宪政的建设精神不朽!”

 

  早前一些时候,武汉纪念张之洞督鄂120周年。从张之洞督鄂,到武昌首义,20年间,武汉已成为国内新思潮、新人物、新产业、新学校共生之所。由此可以看到张之洞治鄂与武昌首义之间的关联。
  当时中国遭逢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实际上就是遭逢因世界历史的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所产生的前所未见之冲激,这种冲激表现于制度、器物、文化各层次,表现于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各领域,还表现为民族竞争、中心转移等等。张之洞是因应变化的朝廷淳臣,辛亥志士以“建立民国”为职志,立场迥异,但在应对时代课题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历史地看,他们都在推动历史,而且客观上说,张之洞治鄂带来的新气象,与武昌集聚各种革命要素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湖北的“区域现代化”,蓄养了武昌首义。

 

  近日,媒体报道武汉、广州、南京等城市争作辛亥纪念主会场。有的网站推出投票,你认为辛亥百年纪念主会场应在哪儿,据报武汉得票过七成。
  纪念辛亥百年,纪念什么,怎样方可谓纪念,令人深思。真正的纪念,不是要满足于做一个仪式,不是要为了这样那样的目的去打一张叫“辛亥”的牌,更不是要通过纪念这样一种名正言顺的策略方式去获得“旅游文化资源”。真切的纪念,需要诚恳地缅怀辛亥志士,回首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探索与顿挫,继承敢为民族拼未来的精神,继续国家未完成的现代化使命。
  辛亥百年以来,民族主义已基本剔除“排满”的负面意义,时代的课题是塑造对内有统一国族的情感、对外有融通世界的理性的民族精神;民权思想已经广植人心,民权主义的时代课题是使宪政落实到制度和生活之中;民生主义课题已从摆脱民生的整体性贫弱,到今天变化为整体小康中继续发展,谋求富国与富民的平衡,并扩大公平。

 

  辛亥革命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已近百年;辛亥革命作为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首义事件可视为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激爆点,而这场社会运动并未完结。就此而言,辛亥革命不只是需要一次纪念,而且需要精神的光大。
                                20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