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的交通问题,我这几年发表了一系列遭有车族骂的观点:机动车进城收拥堵费,市中心停车费涨三十倍、加重违章行车的罚款、领导干部乘公交等等。不管有车族如何咒骂这些观点“不合国情”或“激进”,现实则不断地证明我的正确。其实,即使我这些主张都实施,也仍然不能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还需要更坚决的措施:二环内机动车禁行!

为什么呢?首先,北京是个传统城市,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机动车的问题,在本质上应该是个步行城市。看看欧洲的一些传统城市,如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威尼斯、佛罗伦萨等等
,步行的成分都非常大。荷兰的人均GDP奖金48000美元,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59人,大约40%的交通是自行车。中国的人均GDP才3700多美元,仅为荷兰的十二、三分之一,北京的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7400人,比阿姆斯特丹高了快一倍,按说无论从经济发展水平上还是从城市空间上都不应该有如此多的私人车。在非机动车时代设计的城市格局里塞进如此多的机动车,城市不瘫痪才怪呢。

因为北京是个传统城市,原来的城墙形成交通的天然屏障。如今即使城墙拆除了,旧的格局还在,封堵进城车辆相对比较容易。北京不妨利用这个条件,全面
禁止机动车进入二环内的老城区。在二环以内,只有三种车辆容许通过:救护、救火车,警车,和公交。其他车道,都改成步行或自行车道。同时,加大北京的地铁建设,使地铁网络四通八达。这样,城市内的公路就富富有余,甚至有些公路会变得多余了。

把私人车赶出城市后,多余的公路怎么办呢?我看一是用于公共绿地的扩展,一是拿来建设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
,使大量当年在发展中被赶到远郊、又不得不到城里上班的低收入阶层重新回到城里居住,或者安顿准备永久住下来的民工。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他们的通勤时间,进一步给交通减压。

与此同时,在三环、四环、甚至五环内的地区,酌情采取机动车进城收取拥堵费、提高停车费等等政策。再配合以公交的改善,使老城区以外的机动车大量减少。这样,北京就会回归步行城市,空气会清洁得多,人口会健康得多。

这样的方案不合国情吗?作为北京人,我对北京的地理和人为环境还算熟悉,想不出实行这样的方案有什么技术上的障碍。关键是政府要称职,市民要多培养些公共品德。我理想中的北京,是公交四通八达、井然有序。“领导干部”日常使用公交,“与民同乐”。满街是骑车者或跑步的人,老百姓身体健康。各种步行街、自行车到被绿荫覆盖,人们能随时随地领略鸟语花香。这样的城市精神,才配得上一个文明古国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