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5日公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称,“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中国大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

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公民对科技的理性支持态度和参与科技事务意识仍保持较高水平。

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展开,涉及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至69岁公民,回收有效问卷近7万份。(来源:中新社)

据《北京晚报》25日报道,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介绍称,本次调查从三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一是对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测度,二是对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的测度,三是对崇尚科学精神程度的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经综合测算,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其中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67%,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9.75%,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64.94%。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民的比例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据任福君介绍,我国和美国曾同时公布了截止到2007年底时公民基本科学素养比例,当时美国为25%,我国只有2.25%。

原因

对于差距产生的原因,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表示,除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外,我国科普方面的基础设施如科技场馆的总量少、分布不均,公民总体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这些都影响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中国青年报》也同意这种教育程度低决定了科学素养低的说法,并同时指出,中国缺乏专业的科普人才,而许多科学家不仅自己不积极做科普,对于科学传播的态度也不积极。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钟琪称,有很多科研人员退休后,正是继续出科研成果的时候,可能没有时间、精力搞科普。而且,现在社会上有个认识上的误区,瞧不起科普,认为科研人员从事科普“没出息”,搞不了科研的人才搞科普。

“实际上,这是关系我们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搞科普很难出名,很难获利,但对社会的贡献却很大,没有人做科普启蒙教育,未来的科学家从哪儿来?”钟琪说。

《中国妇女报》则提到,每年国家发行科普图书达2000多万册,从数量上说,似乎并不缺乏,但贴近百姓生活和关注点、具有趣味性和通俗易懂的科普图书却缺乏。已经50多岁的《十万个为什么》目前仍然是我国最热销的书籍之一,作为新中国第一本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其经久不衰也从一个方面暴露了现实中优秀科普读物乏善可陈的局面。

《中国青年报》的另一篇报道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因素:媒体的缺位。报道指出,目前我国开展科学报道的媒体只是极少数。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晚报等,几乎都没有设置科学新闻的版面。这些报纸一般都有专门的时政记者、娱乐记者、体育记者和财经记者,但鲜有科技记者。报纸上即使有科技新闻,一般也是安排在比较靠后的版面,篇幅不大,可读性更不强。电视的科普节目同样不多。

展望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25日报道,目前中国科协正在着手制定今后10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据杨文志介绍,规划里提出了加强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建设;加强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推行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并举的措施,让公众在科普方面的消费得到比较大的满足。

上述《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也提到,近几年,国家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越来越重视。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协关于在我国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建议,并委派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科技部、教育部等13个部门,共同推进这项超长期宏大计划的实施,力争到2049年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之际,在我国实现“人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