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召开会议,强调严禁违反农民意愿的村庄撤并。这是对某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肆意侵犯农民权利、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必要反应。

遗憾的是,中国的一些自由派经济学家,这些年来的言论更象是专制派经济学家。比如,参与起草《物权法》的人带头攻击拆迁户的权利,主张市场经济的声称不能对拆迁户按市场价值进行补偿。农村问题又是一例。农民的权利
不断被野蛮地侵犯,但是动不动要以人为本、要“自由”的经济学家
,却口口声声地要突破保护农地的红线,只字不提农民的权利如何保护。试问:在农民权利没有切实保护的情况下,一旦突破了保护农地的“红线”,对农村的强拆岂不更是愈演愈烈?

号称要突破保护农地“红线”者,总是打着反对计划经济的旗号,认为粮食问题应该通过市场解决。其实,笔者也从来不认为粮食应该自给自足,更不赞成单纯以粮食供应为理由设立保护农地的“红线”。但是,保护农地并不仅仅是保护粮食供应的问题,更是保护生态的问题。对这后一点,那些要求突破保护农地红线的人连提也不要提。

事实上,即使在美国这种生态资源比中国丰富得多的国家,在保护农地上一直都有严格的规定。用个形象的比喻,人家不仅有保护农地的“红线”,还有“紫线”、“黄线”等等。从联邦,州,乃至镇一级的地方政府,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严格限制城市用地,保护农地不受侵犯。这在城市周围尤为如此。

要知道,真要到了美国中西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农业腹地,农地大致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然地保护。因为这里很少有城市。甚至农民根据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把大片土地抛荒,免得过分种植而赔本。但是,在城市周围则远非如此。城市周围的土地价格,一英亩卖二十万美元是很常见的事情。有一百英亩耕地在美国不过是个小农,按一英亩二十万的价格,把地全卖掉,转手就是两千万美元,何苦辛辛苦苦地种地?如果让任凭土地在市场上交易,城市边上的农地顷刻就会消失。

但是,你从美国的城市开车到郊外,出城半个小时,往往就看到大片的自然保护区和农地。这些地方是怎么保护的?这不仅依赖联邦保护农地的法规,而且州里也划定需要保护的农地,到了
镇里,又有基层社会保护农地的法规。在农地之外,各级政府还要划定自然保护区。在这里,不用说盖房,连种地都不容许。联邦政府每年支付农民许多钱,等于给农民付地租,让他们把土地抛荒,还原到自然状态。另外,地方的小镇,一般都有自己的自然保护区或农地,严禁他用。比如,许多小镇在纳税人的授权下,把大量的荒地买下来,划为自然保护区,不准任何开发。有的镇日积月累地购买
,在城市化中自然保留地反而越来越大。

我居住的波士顿附近,不时地有这样的报道:一家农场卖了,但买主不得用 之经营他业,要么接着种地,要么 将之回归自然保护区。现有的农场,几乎没有一家能靠农业赚钱的,埋头种地肯定赔本。但是,在各级政府各种法规的束缚下,即使农业赔本也无法转为他用。这就逼出了许多奇特的经营方式。农场出了种地外,还兼顾各种娱乐、教育业务。比如
,不久前的万圣节,一家农场把大片玉米地修剪成迷宫,孩子们在玉米丛中开出的通道上探险,比赛谁能走出去
,途中有些装神闹鬼的游戏,一波三折,对孩子来说可以成为终身难忘的经验。到了另外的节日,则会变换其他的花样。我家附近的一个镇,则以森林保留地著称。不久前去那个镇森林参加长跑比赛,全程竟然长达15公里多,而且远没有覆盖整个森林,可见其规模之大。所以,在美国的城市生活,想享受些田园或农家之乐,有相当的便利。
这样的城市生活质量,当然要高得多。

如果听信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教导,那么波士顿马上会象北京上海那样令人窒息,基本的生态就全被破坏。如果说美国的情况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那么就去看看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大的日本。人家的城市用地供应是多么紧迫,而在东京到横滨的列车上,你也偶尔能看见农地。若往郊外开,则是一望无际的农野、森林。主流经济学家忘记了世界城市化历史的一个常识:急剧城市化过程中最大的麻烦并非供地紧张,而是城市铺张。象洛杉矶那样的铺张型模式,已经是举世公认的城市病。中国的大都市,比洛杉矶病得不知要深多少,现在怎么是谈突破保护农地红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