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法治让狄仁杰名垂千古

狄仁杰因在地方法院做审判工作比较出色,于唐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被调到最高法院,任大理寺丞,负责京城案件审判工作,同时兼管全国案件的终审和复核工作。

狄仁杰刚到大理寺时,积压的案件很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用一年的时间就把积压多年的案件全都清理掉了,史料称涉案人员达一万七千多人,事后居然没有一个喊冤或上访的。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奇怪的事。

有人说这是因为狄仁杰断案只讲法治,不讲“政治”,不为钱权所动,只为公平正义而断。最有名的一次是公元676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左监门卫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唐太宗陵墓)的柏树。唐高宗大怒,下令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上奏反对,认为此二人罪不当死。高宗厉言:权善才他们置我于不孝,必须处死。而对皇上的盛怒,狄仁杰脸不变色心不跳,仍然坚持:按现行法律,这二人罪不至死,而陛下若非要杀了他们,那么法律就无法取信于民了,现在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棵柏树杀了将军,千百年后,人们是如何评价陛下呢?如果我奉命杀了他,那才是真的陷陛下于不道啊!

于是,高宗听从了狄仁杰的劝谏,并让史官把这个案例记录下来,以便流传后世。这不仅是表彰狄仁杰敢于依法直言,给大臣们树立一个榜样,也是唐高宗有意提升一下自己,给后人树立一个善于讷谏的形象。

而现在就不同了,上上下下一个腔调讲政治,一旦涉及权贵的利益和面子,别说法官不敢坚持依法判案,就是想坚持也坚持不了,权贵者的一句话就把你给灭了。

只是这些法官和权贵们从来就没想到历史会如何评价他们,他们只要人前的脸,不要人后的脸,只要当代的脸,不要历史的脸,对于这帮不要脸的东西,只能让历史去评说。我相信他们会遗臭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