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C不是魔术师

 

 

 

当前中国经济有两大隐忧,一是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太大,潜藏着严重的金融危机,二是国有企业处境十分困难,年年作为改革的重点,但年年没有突破。

什么是银行的不良资产?就是放出去了收不回来的贷款。银行的钱不是银行自己的,也不是国家的,而是老百姓存在这里的。老百姓把钱存银行一要保证它的安全,二希望能够增值。银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使放出去的贷款能按时收回,并且能增值。现在大批贷款放出去收不回来,就影响老百姓存款的安全。一旦老百姓感到钱放在银行里不安全,都想把放钱取出来,就出现挤兑。这时,金融危机就爆发了。现在我国居民储蓄已6万亿元,相当于1997年国家财政收入的6.94倍,相当于1997年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2.45倍。所以,一旦出现挤兑,倾全国之财力也还不起老百姓的存款。金融安全不仅关系到经济安全,也关系到社会安全。

是谁借了银行的钱不还?主要是国有企业。有些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失误,资金收不回来,有些国有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亏损就无力还债。 1983年实行“拨改贷”,国有企业的资本金由过去的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提高了国有企业负债率,现在国有资产负债全国平均85%以上,企业赚的钱全都交了银行利息, 天津“大无缝”(天津大型无缝钢管厂)建厂时财政没给一分钱资本金,1995年竣工时就欠银行贷款134.64亿元,还没有投产当年就要还本付息26.83亿元,每天就要付出300万元的利息,成为一个天生的亏损企业。 

一个苦根两个苦瓜,国民经济两大隐忧是连在一起的。国有企业解困和缓解金融风险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个苦根就是不良资产。当前紧迫问题就是化解不良资产。这不良资产的所有权是银行的(说到底是储户的),而经营权还在国有企业。巨额的不良资产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它使国有企业难以自拔,也使银行难以正常经营。这个问题多年找不到良策。最近推出了资产管理公司,算是出现了一丝曙光。

继信达资产管理公司4月20日成立之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也很快分别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这是借鉴RTC(美国重建信托投资公司)的经验,用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资产管理公司是怎样化解不良资产的呢?第一步,它要把不良资产接过来,替代银行成为国有企业的债权人,这叫剥离。通过剥离,从名义上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使银行在没有包袱的基础上正常经营,加速改革。第二步,它要运用市场手段、金融手段,对不良资产进行专业化处理,以提高不良资产的质量。第三步就是卖出,把已经改善了的资产卖给国内外其他企业,或通过证券方式取得资金,用来归还银行贷款,银行得到了还款,不良资产率才真正得以降低。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过渡性机构,它不能长期把接受来的不良资产放在手里,它必须尽快卖出去变现。

对于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来说,如果它原来的亏损仅仅是过重的利息负担造成的,资产管理公司就可以把债权变成股权,资产公司就成了它的股东,企业的利息负担就会大大减轻,从而扭亏为盈,进入正常经营状态。还是以天津“大无缝”为例,如果债权转股权当年就可以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600万元。显然,如果资产管理公司在债权变现时把这家企业的债权卖给了非国有单位,它的所有制性质随之发生变化,这家企业再也不是原来的国有企业了,这对提高企业的效率有好处。

在我国,像天津“大无缝”这样的企业很多。 由于信贷资产财政化,即用银行的贷款充当国有企业和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所形成的不良资产占到整个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40%。

资产管理公司就是这样同时解决银行和国有企业的问题。然而,资产管理公司不是魔术师,它不能化腐朽为神奇,那些彻头彻尾的坏账是不能化解的。那些投资决策失误和经营不善造成的不良资产是难以化解的。能化解的不良资产至少要具备几个条件:债务人的产品必须有市场,企业有发展前途,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通过减轻债务负担和其他处置措施以后,企业必须有利润;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有足够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保证它在资产重组、资本经营、证券化等方面能得心应手;经过专业处置、质量得到改善的资产能够很快卖出去。这就是说,必须有发达的产权市场和足够的买方,使得债权在短期内能够变现。没有这些条件,不良资产不可能变成良性资产。

说资产管理公司不是魔术师,还表现在它在接受不良资产到最终卖出,这部分资产不能够百分之百地保全它。从国有企业的状况看,能收回一半就很不错了。银行的贷款变为企业的设备经过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的可能一钱不值。最终变现的价值和面值的差额由谁来补?还是通过由财政手段解决,即发行国债或由政府担保的债券来填补。

既然不良资产不能百分之百地按面值出售,卖多少价格最合理?没有一定的规范,一个企业一个样子,在权钱交易横行的社会条件下,如果交易不公开、不透明,这又是腐败分子们大发其财的一次好机会。

关键在于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如果这两方面的改革跟不上,剥离了的不资产还会再度产生。显然,这次为双方放下了一个大包袱,为其改革创造了良机。

资产管理公司不是魔术师,在它前进的路上没有洒满阳光,却是满地荆棘。

(本文最早刊于《经济参考报》,19996 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