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腾讯和奇虎360的争斗正酣,引起公众强烈反应。两家互联网企业的冲突,最终却由用户埋单。无论最终问题如何解决,这是否有违现行法律?对此类纠纷,到底究竟该如何解决?双方会不会再进一步盲目升级战争?本社汇选有关论点,供读者参考。(评论员:柯 冠)

第二页:腾讯奇虎连夜火并 互联网“世界大战”  第三页:龙头老大出昏招 流氓打架良民遭殃
第四页:抄袭垄断横行无忌 暴露互联网痼疾  第五页:腾讯大打用户牌 考验公权部门能力

一、腾讯奇虎连夜火并 互联网“世界大战”

1、腾讯死拼奇虎 用户桌面上演“巅峰对决”

“360扣扣保镖推出3天下载量就突破千万,全世界这都是第一个做到的!”11月1日,奇虎360公关总监屠建路告诉记者,他们10月29日推出的那款软件反响非常热烈。两天后,中国互联网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这款前所未有的软件爆发了。此前几天,中国互联网爆发首次“弹窗大战”,装机量6亿的QQ 和装机量3亿的360,分别利用自己的客户端向用户桌面发送弹窗,攻击对方。(广东《南方都市报》)

11月3日夜,新浪微博、腾讯微博、Twitter上热闹异常,就在这一天,国内IT行业老大腾讯公司“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决定”——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这意味着,耗时多日的腾讯与360之争全面升级,进入了你死我活的白热化“巅峰对决”。但这一次,网友不再是围观群众,而成了这场互联网战争的筹码,或者炮灰。(《上海商报》)

360与腾讯之争,已成为眼下整个社会关注的公案,政府的介入、媒体的关注、企业的对垒、专家的表态、数以亿计的用户的被参与,都使得其注定成为将在我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重大事件。2010年的历程,又平添了几许波折;中国的互联网界,又曝出了许多纠葛;广大的网民,更是亲历了网络“江湖”的险恶与莫测。(北京《华夏时报》)

2、恩怨由来已久 奇虎“隐私门”引发争夺战

奇虎360与腾讯的恩怨由来已久。今年5月,腾讯QQ实验室发布QQ医生3.3升级版QQ电脑管家,其功能与360等电脑安全管理软件的主流功能相冲突。而此前在这个领域,腾讯就已经和360展开过一次短兵相接,不过以360的胜利告终。

三个月后,腾讯重新发布了QQ医生的升级版QQ电脑管家,功能更加强大。此举也被业内认为是“腾讯与360安全卫士展开直接竞争”。(北京《互联网周刊》)

9月27日,360推出了“360隐私保护器”软件,直指“QQ窥探用户隐私”。随后,双方之间的争夺趋于白热化,双方“弹窗大战”让众多电脑用户叫苦不迭。腾讯公司更联合百度、金山、傲游等企业共同对付360;360则推出一款名为“扣扣保镖”的安全工具,目标锁定“QQ”……

11月2日,360宣布,将新推出的360隐私保护器和360扣扣保镖的源代码交给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托管和检测,以便用户随时监督。此举直接诱发了11月3日的“封杀战”。(河南《大河报》)

3、战争没有赢家 腾讯在账面上吃了大亏

在工信部的调解下,QQ大战360逐渐平息,但互联网的纷争并不会因此而结束。本着“闷声发大财”的原则,这两家公司的竞争对手,纷纷以低价、免费等姿态抢食市场——本已没落的新浪即时聊天工具“新浪UC”开始在11月4日大作文章。新浪首页、新浪博客、新浪新闻中心以及其他二级域名页面,今天都换上了UC的广告或者以弹窗的方式弹出。(广东《南方都市报》)

竞争对手酣战之时,金山安全CEO王欣于11月4日零时46分在微博上宣布,金山毒霸免费一年;紧接着,卡巴斯基也在凌晨4时许高调宣布推出免费卡巴斯基安全部队2011一年版产品。瑞星称,推出半年免费版,并在微博上称“俺们只会默默保护你,不会在你电脑上打架”。

至少在账面上,腾讯吃了大亏。腾讯控股在港股市场收报181.3港元,股价下跌3.1%%,成为当日表现最差的蓝筹股。以腾讯公司目前超过3000亿港元的市值计算,周四一天腾讯控股蒸发市值达到106.34亿港元。

有人在激战,有人在参战,有人在观望,有人在趁火打劫,大部分的用户则在愤怒中调侃。一位IT媒体记者说,一向没有底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早晚有这样一次大战。(北京《中国青年报》)

二、龙头老大出昏招 流氓打架良民遭殃

1、拿消费者开刀 腾讯大战成了不义之战

在11月4日上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腾讯方面更详细阐释了做出这一举动的三点理由:一是“保障QQ账户安全”,二是“对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说不”,三是“抵制违法行为”。同时,公司方面还公布了对付费用户的补偿措施,表示对于卸载QQ的包月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热线联系客服确认后,对11月当月费用予以免收。

即便如此,虽然腾讯在“窥私门”一事当中是出于防卫,但目前身为中国互联网收入与市值第一大腾讯作出这一决定,还是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并被一些专家和网民认为是越过了某些底线。(广东《南方都市报》)

目前,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和360之间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从这两个月的种种迹象看来,腾讯与360的软件大战,把一场竞争对手之间本应有的君子之战,迅速升级为一场危害消费者的不义之战,使得他们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商业道德幻灭了。(北京《中华工商时报》)

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竞争者无论如何不会拿消费者开刀。例如,麦当劳不可能发布一纸通告,指责肯德基食品有毒;肯德基也不会宣称,不欢迎那些吃过麦当劳的顾客。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想方设法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这才是市场竞争的王道。从这个角度看,腾讯和360搞的都是“逆向竞争”,用户在这两家公司眼里,或许只是实现盈利的“肉鶏”。用户选择什么样的杀毒软件是个人自由,用什么样的即时通讯工具也是个人自由。在一个堪称法治的社会里,连政府都无权剥夺这种自由,何况行业竞争者?(北京《中国青年报》)

2、用户两难选择 卸载QQ并不现实

用QQ就用不了360了?几乎每位电脑用户都在关注这件从天而降的麻烦事。腾讯和360之争不断升级,逼得腾讯使出了杀手锏。对于腾讯挟持用户做斗争的砝码,很多网友表达了强烈不满。但不满归不满,该卸载360还得照样卸载,除非你放弃使用了多年的QQ。腾讯就是抓住了用户的这点顾虑,才敢如此嚣张地让用户非要做出一个选择,否则就不能使用QQ。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种手段很过分,却无力抗衡这种嚣张,因为,12年的积累,让QQ几乎垄断了网络聊天市场,什么MSN、新浪UC,根本无法与QQ分庭抗争。(陕西《华商晨报》)

在新浪、网易等第三方的网络投票中,都有过半的人选择了如果二选一就卸载QQ。“这反映了用户的一种态度,对腾讯做法的反感,但实际上在操作中可能还是会保留QQ。” QQ对于用户而言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是必需品,他们的家人朋友都在上面。如果“二选一”真的进行到底,那么腾讯会有损失,而360则可能生死一线。(广东《南方都市报》)

3、一垄断就变坏 网民惟恐腾讯奇虎坐大

众所周知,腾讯之所以敢于将这样明显带有威胁性质的选择题交给用户,凭藉的就是其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腾讯要求用户在360和QQ之间做出选择,很显然是一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十七条中“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等三个具体条款。(重庆华龙网)

两家公司都很“悲壮”,都自称“受害者”,而这两家偏偏都是各自领域的巨无霸,拥有实际的市场垄断地位。纵观腾讯QQ功能的发展,早已从单纯的聊天工具,发展为集游戏、广告等电信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产品。从QQ医生到QQ电脑管家,腾讯这个网络巨人正在扩展另一个领地——网络安全防护软件,而这才是跟360最利益攸关的事情。(湖北荆楚网)

360同样面临强大的疑虑,它说自己不做杀毒软件,最后推出了免费杀毒软件,把整个杀毒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它收购了一家浏览器,然后冠名为360安全浏览器,现在市场已经仅次于IE。有评论开始担心360会不会推出360安全聊士、360安全邮箱……一直都是360在判断什么安全,什么不安全,如果 360出问题呢?(陕西《华商报》)

三、抄袭垄断横行无忌 暴露互联网痼疾

1、缺乏创新机制 腾讯奇虎之争深层根源

腾讯企图挟持用户利益来威逼竞争对手,强悍的“封杀令”对于用户而言无异于一种暴力,硬是把一场本可诉诸司法的“君子之战”,演变为一场戕害消费者利益的“不义之战”。此事件在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此前互联网业的许多争斗都是暗中进行的,此次腾讯和360的大战却闹到了台面上,令竞争透明化了,这可能是一件好事。”法律专家、技术专家、行业人士纷纷发表观点,掀起了一场互联网伦理道德的大讨论。(《上海商报》)

这场互联网战争的由来和实质在于,以即时通讯起家的腾讯做到了行业老大后,近年来推出了不少新产品,这只帝企鹅变得越来越肥胖臃肿了;而要命的是,以腾讯所拥有的用户基数,无论它做什么产品,都将对同类产品构成强大威胁。

例如,腾讯推出的QQ电脑管家、QQ软件管理以及TT浏览器等软件产品,便与360主营产品构成了直接竞争关系。对于腾讯来说,这些产品至少目前并非盈利板块,而更多是为了提高用户忠诚度、开拓新兴市场或者藉以打压新生IT公司。但对360来说,相关产品却是它发展和盈利的基石,这自然让它无法坐视不顾。或许正因如此,360才会针对腾讯核心产品QQ推出隐私保护器和扣扣保镖,借此反戈一击。腾讯目前推出二选一方案,其实也是想化守为攻,通过让用户卸载360主营产品来逼使360就范,退出战场。(北京《中华工商时报》)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腾讯还是360其实都缺乏创新的产品与机制。试想,假如360安全卫士等产品具有原创性,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畴,恐怕没那么容易被人抄袭、复制。退一步说,即便产品的核心技术被抄袭模仿,它仍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切身利益。同样的,腾讯公司的产品开发,从QQ、空间到电脑管家等等,走的都是模仿和本土化操作的道路(除让QQ用户付费购买贵宾服务可能有所“创新”)。这是腾讯的制胜之道,也是影响它成长为一家最赚钱而又最具创新能力企业的致命弱点。腾讯足够庞大没错,但它从来不是一家具有非凡创新能力的IT企业。这可能也决定了腾讯对新兴IT企业天然抱有警惕、敌视的态度,从而不能不千方百计地将对手掐死在摇篮之中。(《上海商报》)

2、行业恶性竞争 网络公司无所不用其极

当下中国互联网,无论是发展的理念,还是技术都面临着很大瓶颈,紧紧地压缩着各家公司的盈利空间。此时,最为便利的方式,自然是“吃着自己碗里的、盯着别人锅里的”。因此,无论是360想以“即时通讯为目标”,还是腾讯想要推广“QQ医生、QQ管家”,本质上而言,都是想要抢占他人的“市场份额”。并且,这样的一种对“市场份额”的理解,牢牢地占据了两家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只是,他们的这种战略,都不是以真正的创新为动力,不是以对互联网“盈利新空间”的开拓。

在这种对“挟客户以自重”的利益摩擦中,自然令腾讯“怒气冲冲,面临12年来最惨烈的战争”,也会令“360不得不反抗”。为了“捍卫”自身利益,两者不惜“互泼脏水、互揭伤疤”,不惜“道德抹黑、攻击对方”,甚至不惜“置广大网络用户而不顾”。网民或许要说,这些公司嘴上说着“为客户着想”,心里想的却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急”。而这些“眼中盯着别人客户,心中想著作战策略”的网络公司,或许正是当下网络公司的真实写照。(浙江《钱江晚报》)

相关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内,国内杀毒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100亿元到150亿元。如此诱人的领域,自然成为商家必争之地。于 2006年7月推出主打互联网安全的“360安全卫士”软件,不到一年即成为国内最大的安全软件。据官方数据,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覆盖了75%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成为国内第二大桌面客户端软件。以该客户端为基础,360延伸出免费杀毒软件、浏览器等产品,都获得了不俗的成功。(北京《互联网周刊》)

不难看出这场纷争的背后,实则是新兴互联网行业利益厮杀和恶性竞争的结果。创新不足、法律精神缺失、不尊重用户,这是当前国内IT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背景下,IT公司陷入低水平的、毫无素质的恶性竞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事实上,腾讯不是自己在作出艰难的决定,360也不一定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但这确实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危险时刻。一个缺乏创新和法律保护机制的行业,注定没有未来。(《上海商报》)

四、腾讯大打用户牌 考验公权部门能力

1、相关法律缺失 执法部门应更快速应对

360与QQ之争本是一场商业之争,利益之争,如今却上升至社会之争。业内人士认为,腾讯与360的此番争斗由来已久,近来更趋于白热化,双方互相攻击,出言不逊、出手不逊,却一直没有主管部门出面制止、调停。目前360和腾讯的竞争已经远非口水战可以形容,而是涉嫌不正当竞争的内斗,已经侵犯了诸多用户的合法权益。双方恶性竞争归根结底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上海东方网)

专家表示,此次“3Q”之争之所以愈演愈烈,以致危及数亿用户,与《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部门“反应缓慢”有很大关系。社科院法学所党委书记陈盨表示,“3Q”之争是对竞争法的执法部门能否积极行使职责,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并恢复市场信心的一次考验,执法部门本应更迅捷地作出反应。

“但是,我国相关执法部门的这份答卷,完成得并不好。”黄晋说,“在‘3Q’之争如火如荼之时,我国经济主管部门却大多扮演了‘旁观者’的角色,这是竞争能够辐射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恶劣的重要原因。”刘继峰也指出,执法者的放任态度,导致本该发挥作用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网络竞争中 “被边缘化”了,直接影响到国家力量介入的速度与力度。(北京《中国青年报》)

2、应予严厉处罚 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在两家公司的恶战中,360有没有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腾讯让用户二选一的做法有没有违反反垄断法,是此次事件法律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专家认为,360有没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诋毁QQ商誉,要看QQ有没有侵犯用户隐私。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陈新河表示,QQ有没有侵犯用户隐私目前很难认定。因为要看三点:QQ有没有扫描用户电脑硬盘,有没有回传信息,回传信息后用来做什么,是用于自身研发还是广告业务,要认定 QQ侵犯用户隐私需要更多的证据。

那么,腾讯有没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呢?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黄晋认为,QQ拥有6亿客户,二选一的做法明显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规定和反垄断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竞争法专家吴宏伟认为,腾讯没有正当理由强制交易,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嫌疑。

而腾讯捆绑用户、强制用户二选一,以及与金山卫士、卡巴斯基、可牛免费杀毒、Avira AntiVir等企业达成默契垄断协议的行为,也违反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社科院法学所商法研究室主任邹海林表示,这次突发事件不亚于一次自然灾害事件,政府应该予以严厉处罚。(北京《法制日报》)

百度金山5公司 围剿360

腾讯与360的战争不断升级,左为360副总裁刘峻,右为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
北京11月6日电/腾讯与360的纷争出现新的戏剧性变化 —5日,百度、金山、搜狗、可牛、傲游五家公司联手宣布,其客户端软件将不兼容360。对此,360并未作出回应。360副总裁刘峻5日称,他们会考虑很多网民的建议,可能推出即时通讯软件以抗衡腾讯。与此同时,深圳和杭州都出现QQ用户向法院起诉腾讯,有民间反垄断组织拟向工商总局发起申请调查腾讯。

文汇报报道,5日,百度、金山、搜狗、可牛、傲游五家公司在北京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称,五家厂商的客户端软件将不兼容360系列软件。目前不兼容的方式尚未确定,有业内人士称此举意在联手给360制造舆论压力。腾讯5日给数亿QQ用户发文称,权威安全机构公布360外挂软件存在后门,会威胁QQ用户资料安全,如果360的外挂软件彻底删除,他们也将逐步恢复QQ的正常服务。

腾讯不兼容措施 15%用户中招

对于五家公司联手抵制360,目前360并未对此发表评论,其总裁刘峻5日称,应网友的要求,将考虑推出即时通讯软件。不过,搜狐CEO张朝阳后来称,其旗下的搜狗并不参与360不兼容的计划。

腾讯5日在深圳召开小规模沟通会,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表示,目前腾讯不兼容360软件的措施只在15%的少数用户中实施。记者采访数位网友,他们均表示能正常使用QQ。

民间组织拟申请反垄断调查

腾讯与360纷争已令大量用户受到影响,5日许多用户称,集体将QQ下线三分钟,以向腾讯表示抗议和谴责。深圳一网友王先生称,他是腾讯QQ付费会员,已正式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要求腾讯撤回3日发出的《致广大QQ用户的公开信》,在本地媒体上向本人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人民币10 元。杭州一网民吕先生4日下午在杭州起诉腾讯公司,称腾讯已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要求腾讯赔偿其各项损失100元。

民间组织“互联网反垄断联盟”则开始行动,其秘书长姚克枫称,他们近期将向国家工商总局发起反垄断调查申请,准备肢解腾讯。

创新的天敌 腾讯以及腾讯们?

近日,有媒体以《狗日的腾讯》为题,刊文批评腾讯对互联网产业到处都要插一脚的做法,指责其“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起诉”,并且扼杀了中国互联网创新,已是“全网公敌”。腾讯公司立即发表声明,谴责该杂志“恶劣粗言”,实属“恶毒攻击”。

事实上,腾讯遭受诸多企业或个人攻击,恰恰表明腾讯足够强大的业界地位,这种强大是任何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商业逻辑上腾讯做大做强是没有错的。该文指责腾讯一直在抄袭并且几乎介入所有互联网应用领域,不仅不是卓越的创新者,反倒是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天敌”。

腾讯是中小互联网的强大对手没错,但并非是创新天敌。因为自有互联网起,中国这个行业里的每个企业都以模仿美国创新的模式起家,因此,当大家都是抄袭者的时候,以“抄袭”为借口攻击腾讯有多么的滑稽和不公。实际上,腾讯以抄袭即时通讯的鼻祖ICQ起家,但ICQ以及后来的MSN都没有获得腾讯这样的商业成功,因此,腾讯的成功并非只是简单模仿,而是更重视用户体验,在许多产品设计细节方面具有本土化的创新,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当然,腾讯的强大基于模仿,这使他难以赢得尊重,被苛刻对待也是情理之中。

腾讯招人恨的原因在于其近乎垄断的地位,也就是其即时通讯工具QQ所拥有的巨大用户群。在这个平台上,腾讯嫁接了几乎所有成熟的互联网应用和产品,从而对其他企业构成压力。但是,腾讯这种垄断地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非行政管制造成的,属于自然垄断,类似微软在操作系统中的地位。微软也依靠操作系统不断嵌入不同应用,比如MYSPACE、MSN、必应、邮箱等。腾讯是一家市场化的互联网企业,不开放平台也是正常的,其垄断地位并不违法。

其次,腾讯所嵌入的应用具有竞争力的都是门槛较弱的领域。尽管他有自己的搜索、电子商务、下载等服务,但并没有威胁到百度、阿里巴巴、迅雷等,因此,他所能威胁的都是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尤其是新模式的抄袭者。这不是腾讯的错,因为一旦美国有成功的应用,中国成功企业与创业者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模仿,比如模仿Twitter、Facebook等以及团购商业模式。

但是,腾讯的全服务模式存在危机,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家企业经营所有业内成熟的或正在成熟的网络服务,以提高用户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其一,这种模式需要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平台,比如Google也在推进全服务模式,而雅虎最早试验这一模式,但最终失败,因为他的信息平台没有粘合力,而且服务的堆砌没有竞争力。其二,Google不断增加的业务大部分是独立的,而腾讯新增业务大都寄生于QQ。如果移动互联成为趋势或者微博、SNS等新兴平台取代即时通讯服务,腾讯帝国就会动摇,因此,真正有创新压力的是腾讯这样的领军企业。

中国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有些以模仿美国模式起家,因此,一旦美国创造出新模式,中国就会有一群人迅速抄袭,PE紧随,形成一个投机产业链:即抄袭美国模式+中国空白市场+PE,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和用户膨胀,迅速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公司,以期待上市或者出售,赚取“快钱”。这种风气让中国市场充满投机,之所以有模仿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管制形成的市场封闭造成的,因此,市场管制与投机风气是中国创新的公敌,而不是貌似强大的腾讯。

不满《“狗日的”腾讯》报道 腾讯怒斥

“太生猛了!”近两天开心网上有一条被转发1.3万次以上的转帖这样形容《计算机世界》最新一期的封面报道。报道的标题是《“狗日的”腾讯》。支持度最高的一条评论是:“一直在山寨,从未被起诉”。在微博上也有大量的网友对此发表意见,刺激性可见一斑。腾讯公司于昨晚10点36分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严正谴责”。

报道称腾讯是“终结者”

南方都市报报道,计算机世界封面上对报道的简介是:别人出迅雷,它就出QQ旋风;别人出拼音加加,它就出QQ拼音;别人出百度知道,它就出QQ爱问。……腾讯几乎不会缺席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不疾不徐地跟随,然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背后;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杀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定;它总是在时机成熟时,决然地露出终结者的面目。“狗日的腾讯,你做得真绝!”那些互联网巨头都这么说。它们羡慕妒恨。

报道中提到了曾经广受欢迎的联众游戏如何被腾讯的游戏给击败,目前,腾讯向杀毒和团购领域出手,让在这些领域开拓的互联网业者心惊胆跳。

报道还分析“腾讯为什么还不满足?一只企鹅为何如此贪婪?”文章引用CSDN总裁蒋涛的观点:“腾讯的产品策略之一就是:所有的互联网应用,只要用户量到了一定级别,腾讯一定要有,别人的产品可以暂时比腾讯做得好,但腾讯绝不会让它不可替代。”

用个人网站“黑霉屋”上的话来总结这篇报道的内容,大致观点是:“第一,腾讯公司四面出击,企图做成巨无霸,扼杀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前途,也扼杀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第二,腾讯树敌太多,最后会死得很惨。”

“黑霉屋”的看法是:“腾讯公司仅仅做了大家都做的事,如果你失败了,这不是马化腾的责任。怎么能够把一个企业失败的原因归罪于竞争对手?”

据称采访近一个月

该报道于7月24日在网络上发表,并至截稿时仍在计算机世界官方网站头条位置,计算机世界的官方微博也把头像改成了本期封面的图片。

在微博中,计算机世界称这是其发表的微博中“第1热门”,占到了其评论转发总量的40%。他们还在微博里介绍说,“为被本期爆炸性封面折磨得不成人形的@许磊ccw(报道作者)童鞋送出清凉问候,为了这篇巨作,该童鞋匍匐贴地采访近一个月,稿件至今修改了近5遍,吊足口味。”

许磊也在自己的微博里提醒读者,除了主稿说的腾讯模仿能力强大之外,还有一条配稿,说的是“腾讯也有‘不会做的’”。

网友批评报道有失平衡

计算机世界的微博里,对文章的观点有同意的也有反对的,支持腾讯的网友也不少。“连鹏”表示:“腾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靠庞大QQ用户群和金钱资本,染指各领域,难道不存在恶性竞争?”但“贝壳陈睿”就认为:“小公司与大公司竞争,大公司有资源和平台优势,这有什么好抱怨的?某些公司,自身产品就不是原创,被腾讯盯上后,当然九死一生。真正创新、有产品竞争力的公司,不会拿被抄袭做失败的借口。”

另外,也有网友从新闻专业的角度提出意见。“心远ideal”表示:“这样写文章固然好看,但还是有失平衡。作为IT专业媒体,站在一家企业的对面,或者站在其对手的立场上说话,多少会让人觉得有失公允。希望能多听听腾讯一方的声音,直接与腾讯面对面。”

计算机世界也对此发言进行了回应:“作为专业媒体,独立、客观报道一直是我们的追求,您的建议非常好。”

腾讯: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感情

针对这篇报道,昨晚22时36分腾讯公司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对此表示谴责。声明称“《计算机世界》于2010年7月26日发表封面报道,对腾讯公司进行了恶毒攻击。”

“《计算机世界》作为专业媒体,竟然在未对腾讯公司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用恶劣粗言对待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用恶劣插图封面来损害我们的商标和企业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更粗暴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的感情。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严正谴责,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报道摘录

●“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6月29日,新浪网总编陈彤以 “老沉”为名发布了一则微博,言辞之激烈,让人震惊。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了500多次,无数的人力挺“老沉”。

●腾讯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然而它选择的路径也使其饱受争议,那就是模仿,有时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山寨”。

●在外界看来,腾讯庞大的身躯,依然潜伏着诸多暗流。实际上,因为腾讯在互联网界“无耻模仿抄袭”的恶名,使得腾讯全线树敌,成为众矢之的。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时时提防着腾讯的时候,腾讯将不再像以前那样收放自如。比如,为应对腾讯的搜索,百度就将搜索的提成比例从10%提升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