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知名的IM工具MSN,只能允许用户拥有150个联系人(好友),据说这个限制来自于一条人际关系的定律: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最多只能维持150组社会关系。这个据说是否有足够的理论上的依据很难讲,但我们的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确很难同时处理数百个人际关系。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这种限制早就不复存在。我这里所谓的社交网络,不仅仅是指那些SNS网站,还包括建立在人际传播基础上的IM工具、手机通讯录和电子邮件列表。动辄数百个联系人,SNS中上千所谓的“好友”,那是极其寻常的事。这些社交关系的维护,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我的好友遍天下真得不算什么神话。

社交网络商业上的成功,也使得各种社交服务前赴后继地冒将出来,我个人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各种社交网站的所谓邀请信,一般都是以某个朋友的名义来让我和TA在该网站上社交社交。有些看上去原来和社交关系不大的服务,也会利用社交网络。比如最近很火的团购。我也会隔三岔五地接到来自所谓朋友的邀请:我发现了××团购站,很好啊,一起来玩玩?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故而,我完全同意社交对于人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似乎今天这股子劲有点过分了一点。虽然我们不能用“150组关系”如此量化地去衡量我们的社交关系数目,但这种成千上万的联结,实际意义又有多少呢?

互联网经历过从信息匮乏到信息爆炸的一步,信息过多而造成的各种信息综合症已然出现。信息爆炸这头怪物被放出后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可以彻底规避,唯一的方式就是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也许,数字世界走到今天,又产生了第二种爆炸:社交关系爆炸。而这种爆炸,会不会也会在未来给人们带来一种疲于应付但又不得不应付的感觉呢?

社交网络的泛滥,和信息的泛滥,本质上都是一回事:人性的贪婪。人们不想错过任何可能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于是一面是信息过多,一面依然是一种信息饥渴。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公布最新研究报告称,Facebook用户拥有好友人数越多,越有可能变得紧张焦虑。报告称:“象赌博一样,Facebook让用户处在神经过敏的‘地狱边缘’,不知道自己是否该下线,只是为了怕错过某些好东西。”而还有更多的数不清的服务诞生出来让你获取更多的信息。关系对人们的重要性,也是大部分人都意识到的。为了可能存在的有价值的关系,人们纷纷扑向任何一种社交服务,并美其名曰:想或许更多的人脉么?六度能帮助你。

商业上,这股势头没有减缓的趋势。Facebook估值已经打到850亿美元,Twitter估值100亿,Groupon估值150亿,Zynga(做社交游戏的头号选手)估值90亿,Linkedin估值30亿,这些奇迹都催动着后来者的不懈努力。数字世界的进程,在信息中找到财富已经开始慢慢向在社交关系中找到财富转化。商家作为供给方的推动,根本上将会把人们陷于社交泛滥的境地。

经常会有人问我一些关于“数字鸿沟”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数字鸿沟的宽度可能会缩小(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入数字世界中),但深度可能会增加。这话的意思就是,同样是联入数字世界中的人,对于信息和社交这两样根本服务的运用能力是不同的。有一部分人会从中获益,但更多的人,可能会迷失在这个看上去有点“乱七八糟”的世界中。

搜索引擎可能是信息爆炸的一种解决方案,它能帮助人们迅速获取想要的信息(虽然很多时候效果还欠佳)。但社交网络上,目前没有这种彻底打通诸个壁垒森严的社交站点的引擎式服务。也许,未来会有。但问题在于,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可以是功利的,难道人们处理他们的社交关系也是功利的么?

答案,并不可知。功利性质的互联网盛行后,我们的世界,或许,就真成个功利社会了。

—— 刊于《21世纪经济报道》当期专栏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微博:媒体?社交网络?


微博:媒体?社交网络?(续)


社交游戏玩家的数据背后 [TMT观察中心编译稿]


简单:赚到了钱,制造了垃圾?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fanqiang70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