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加工厂

标准就是食品安全底线,是老百姓身体健康的防线,食品安全大于天。

多年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食品比内销食品合格率高,暴露出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标准质量不高、滞后的问题,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标准的制定去掉企业的声音成当务之急。 (4月20日 《中国青年报》)

“一流产品出口, 二流产品内销”,标准如此“内外有别”,让人纠结,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接受这个尴尬的事实。“内外有别”的标准,不仅让国人很受伤害,而且还让国外不良商品趁虚而入,成为伤害国人的另一把“刀”。

我国的标准问题多多。不仅仅是体现在标准空白、标准过低,标准过多,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不仅仅是体现在标准缺乏“动态”管理,更多的是利益的纠缠。据说,制定一个标准,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及论证,费用较高,而国家对此补助有限,不少花费往往是企业赞助,掺杂了企业的“意志”,使得有些企业成了低标准的受益者。制订标准竟然让企业赞助,这样的标准还有独立性吗?还有权威性吗?

其实,何尝只是企业的“意志”成为标准制订的“羁绊”,恐怕还有监管的原因。记者发现,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其中多为“马后炮”监管。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执法为利”的监管,何尝不是靠着低标准?因为有了低标准,食品就有问题了,监管部门就可以借此罚款了。

“欧盟几乎是国际上公认对食品安全要求最严格的地区,我国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很难进入欧盟、美国等标准严格的市场。”这说明人家是将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首位的,而我们则是将利益放在首位。

标准是什么?就是食品安全的底线,标准的科学性、权威性,是老百姓身体健康的防线,食品安全大于天,就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上,我们却让过多的利益占居上风。

食品标准必须去私利化,必须保持独立性,而且制作的过程要公开 透明,当标准没有内外有别,当标准成为真正的防线,我们的食品安全才算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