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上涨加剧通胀还未解决 中国出现“菜贱伤农”现象

(2011-04-26)

● 韩咏红 报道 北京特派员

  不久前还在为蔬菜价格上涨加剧通胀而发愁,中国现在又出现全国性“菜贱伤农”的现象。在首都北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多种蔬菜批发价剧降到了每斤1元(人民币,下同,约新币2毛钱)以下,河南、山东、浙江一些地方的卷心菜、芹菜更是暴跌至每斤几分钱。

  据中国媒体报道,由于菜价连连走低并且滞销,上海金山区菜农们只得忍痛用拖拉机将百万斤劳动成果碾毁。

  商务部的宏观统计数据则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但吊诡的是,虽然大量蔬菜在田间地头的价格低得可怜,中国消费者对菜价跌幅的感受却并不完全同步。官方媒体央视记者发现,在杭州批发市场每斤1毛多的卷心菜,到了几公里外的农贸市场,价格可能就上翻了10倍。不同地区均出现的类似情况,说明中国蔬菜生产成本的很高比例,是形成在流通环节。

  这些流通成本,包括了运输过程中所耗去的燃油费、人工费、机械耗损费、农贸市场批发商的卸载费、摊位费、磅秤费;还有最终菜市场的人工费、包装费、工商管理费、卫生费等等,就可能使一棵蔬菜在经过了从地里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后,身价倍涨。

  中国研究人员指出,中间环节费用高,菜农与消费者没有太大论价权,结果是菜价上涨,消费者买单;菜价下跌,大部分损失由菜农最终承受,形成“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

凸显“大农制”

转型迫切性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中国商务部与学界提出各种方法,其中一个眼前的做法就是加强商农合作,促进产销衔接,具体方法即推进“农超对接”,让菜农蔬菜直接进入超市,降低流通成本。

ftrf - full text rss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