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了其控制投机性资本流动的首个指导方针,该机构此前反对的一项工具由此合法化。

根据这项尚未成为IMF正式政策的指导方针,如果一国的货币没有被低估、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且无法使用货币或财政政策,那它就可以控制资本流入。IMF发布这个框架,实际上就是承认了,短期资本管制是管理“热钱”流入的“正当工具”——不过该机构仍然将它们与对外国资本设置的长期阻碍作了区分。

该框架表明IMF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IMF一直在竭力推动资本的自由流动,但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了外资突然撤走的危险,从而让它陷入了难堪的境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表示:“我们的政策建议显然不能将所有的经济政策都排除在外,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领域——做对了会带来巨大收益;做错了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与金融风险;而将多边考虑内在化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全球收益。”

IMF大多数董事“广泛支持拟议政策框架的内容”,表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管制措施的使用上较以前达成了更大共识。全球金融危机后资本流的激增,导致巴西与泰国等新兴国家在“货币战争”引发国际紧张之际,实施了管控措施。

资本流入推高了资产价格,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通胀、金融市场泡沫以及资本突然撤离可能引发的恐慌深感忧虑。

巴西开始对流入本国股市或债市的外国资本征税。为了打击资本流入,其它国家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提高银行的外汇储备要求,对外国投资设定最低持有期限和预扣税。

译者/何黎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fanqiang70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