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高校会真的“破产”

 

生源的持续下降,必然使一些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面临破产危险。高校破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见到民办高校的破产,而公办高校则因为制度“保护”,即使办学质量差也可以苟延残喘。

据《人民日报》报道,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生源的持续下降,必然使我国高等教育学校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一些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将在生源竞争中,面临破产关门的局面。

根据高校的现实办学情况与目前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最先受到影响的恐怕是非学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近几年来,不少非学历(自考助学)的民办高等学校由于生源萎缩、学费收入减少、自身管理混乱等原因已陷入困境。据报道,2009年,北京市97所民办院校中,只有40所全日制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人。

其次是虽纳入计划内招生、但并未形成特色的民办高校。我国民办高校的招生,大多被放在各地的三本(从二本中分离出来)以及专二招生(从专一批中分离出来),再加上学费比公办学校高,因此很难吸引优质生源。当生源减少,计划内招生减招或招生难以满额的,首先就是民办院校和独立院校。

再次是公办的高职高专。各种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高专的就业情况要好于本科以及研究生,可是,由于整个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包括公务员招考提出越来越高的学历要求,高职高专在招生中,人气并不旺。一些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高中毕业生数量的下降,减少了当地高校在本地区的招生数,而减得最多的就是高职高专层次。

相对而言,目前的“985高校”、“211高校”和本科院校,受生源萎缩的冲击要小一些。但是,他们不都是靠自己的竞争力确立了教育地位,而不少是靠包括高考招生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保护。这种局面如果持续存在,不利于教育的公平竞争。

以上这种“排序”本身,某种程度体现的正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地位高低。这种地位并非全由学校办学质量决定,而受到目前的招生录取制度和有关教育政策、就业政策影响———民办高职高专放在高考最后一批录取,毫无疑问将处于招生劣势;而民办本科的招生放在公办本科之后,也从制度上限制了其竞争性。

另外,令这些学校雪上加霜的是———没有办学自主权,大多学校无法主动调整学科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但面对着生源下降的现实问题,这些政策的落实应该提速。

高校破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见到民办高校的破产,而公办高校则因为制度“保护”,即使办学质量差也可以苟延残喘。对于民办教育,教改纲要也提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对面临严峻现实考验的民办教育,“支持”的具体政策也应尽快落到实处。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