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細心想,越感不得釋懷,沒有一件事比政府封殺補選更讓人氣憤了。明明投票率已經表明大多數香港人對公投有保留,此後誰再發動變相公投,將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但曾政府還是死不心息,決定修例全面取締補選,簡直是回歸以來一大民主倒退。不公義的安排,無論如何冠冕堂皇,還是充滿荒誕與可笑,從林公瑞麟局長面對記者的回應,可略知一二: 建議惡毒的地方,在於議員位置出缺,可由另一張得票餘額最多的名單替補。記者問局長既然市民無法預料誰來替補,會否令投票決定更複雜,林公辯稱選民自會考慮替補因素:「最重要是緊記……可能是令他們(議員)將來作為一個替補的候選人。只要吸取到的支持越多、選票越多,其當選或者成為替補候選人的機會也越高。在『比例代表制』投票制度下,這是很公道的。」 令劣幣驅逐良幣 如是者我寧願不投票,也不想民意被強姦。一般西方國家均以同一張名單替補議席,目的是為了維持本身選民的投票意向,由另一張名單替補,不同名單候選人的訴求極可能南轅北轍,如果我選出一名泛民議員,卻在任內不幸身故,結果由以僭建見稱的民建聯候選人替補,我能不咬牙切齒?況且贏就是贏,輸就是輸,候選人當初不夠票數當選,多少反映缺乏民意支持,如果政府建議落實,只會劣幣驅逐良幣,用更少得票的候選人,取代得票較多的候選人。 以不同名單替補所帶來疑慮,當日也有記者質疑。但林公隨即否定相同名單當選的建議:「用原有名單作替補是有流弊……有『傳位』的安排,即某個候選人可能本已不想再出任四年一任的議員,但為帶新人『入局』而參選,然後在出任議員一段時間後便辭退去以讓新人自動可出任議員。」 與制度背道而馳 按照林公剛才的邏輯,不是仍可將相同名單當選的因素納入投票的考慮嗎?禁止議員傳位看似合理,但比例代表制的理念在於將社會不同的政治信念按比例反映於議會,誰當選根本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確保有代表相應民意的代議士為民喉舌。局長的回應,反而更顯得政府的建議與比例代表制理念背道而馳! 政府的建議既缺乏說服力,只能以公投結果支撐薄弱的理據:「……公投後,社會的意見是十分清晰的。當時的民意是明顯不希望議員今後可以繼續隨意請辭。」但從來怎樣解讀市民不投票已充滿詮釋空間,為公投重塑意涵,不是理屈辭窮,就是變相承認另類公投:一次廢除補選的公投。 今天我們清楚看到,即使你利用既定的規矩進行抗爭,如果政府不喜歡,隨時可以運用行政霸權,修改不合心意的規矩。依法抗爭帶來的,卻是政權以法治港。若強硬通過,勢將激起更大反動:既然快沒補選了,觸發新一波總辭,亦不為奇。發明這套遊戲規則的人,必將因民主倒退而成為歷史罪人! 區諾軒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碩士研究生 原文見: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520&sec_id=4104&subsec_id=15337&art_id=15269599&coln_id=15269582 Share this: Facebook Email Print StumbleUpon Share Digg Reddit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