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通車專題(1)(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29日電)京滬高鐵30日通車了,這條鐵路把中國大陸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緊密連結在一起,也為大陸東部地區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可靠的運力保証,是舉世矚目的大事。

在京滬高鐵之前,從北京到上海已有一條京滬鐵路,由京山、津浦、滬寧3段路線連成,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後全線貫通。由於京滬鐵路連接大陸兩座最大城市,沿線所經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又是大陸沿海經濟發達地帶,因而十分繁忙,超負荷運轉。

為緩和京滬鐵路負擔,滿足沿線客貨運輸成長需求,大陸除了在京滬線的兩端:北京和天津、上海和南京之間建設城際高鐵之外,還新建京滬高速鐵路。

京滬高鐵通車後,以時速380公里動車計,年輸送旅客單向可達8000萬人次,是原京滬線年旅客運力的兩倍以上。而在降速至300公里後,仍可為京滬兩地年增5000萬噸貨運能力,旅客流量也勢必可觀。

由於高鐵分擔了客運壓力,舊京滬鐵路的單向貨運能力有望達到每年1.3億噸,比目前增加6000萬噸。

由此可見,京滬高鐵的經濟效益非常顯著。它沿線所經7省市,人口占全大陸的1/4,國內生產毛額(GDP)占40%,是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最具潛力的地區。

中國鐵道學會運輸委員會秘書長、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紀嘉倫就對人民日報指出,「京滬高鐵連接了環渤海、長三角兩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不僅將大大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還將使既有線釋放巨大的貨運空間。」

京滬高鐵的通車,也反映了中國大陸鐵路建設的雄心壯志。

2008調整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設定了2020年鐵路建設藍圖,其中包括「四縱四橫」高鐵客運骨架,京滬高鐵是「四縱」之一,其他還有京港、京哈、東南沿海3條縱線,以及徐蘭、滬昆、青太、滬漢蓉「四橫」。

鐵路建設是大陸的重要施政,除運輸外,兼有經濟、社會、政治、軍事等各方面功能,不致因人事調整而劇變。

今年2月,前鐵道部長劉志軍貪腐下台,外界一度懷疑大陸高鐵政策生變,但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指出,要「加快鐵路建設步伐,按期完成京滬高鐵等重點工程建設任務」,繼續提高鐵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民眾的出行需求,最大限度保證重點物資運輸,可見一斑。

繼京滬高鐵通車,北京經武漢到廣州再連接香港的京港高鐵也將完工,高鐵新世代的來臨不可阻擋。高速的經濟發展、人口流動,勢將帶來觀念的更新,大陸今後的發展前景予人各種想像空間。1000629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