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洒水?
–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而评《独立参选人应从微博回归现实》

本文被标上了“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好在我只是评一评,当然我是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而评的。但是《环球时报》评“独立参选人”经过他们的书面授权了吗?
中国县乡人大正在换届,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均出现了人大代表的独立参选人。这一现象在中国社会仍属个别,但在互联网上有较大反响。特别在微博上,几名参选人都获得不少支持者。这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新课题。此乃中规中矩的话,也是官话套话,是不情愿的话。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多么想让“中国政治生活”万世一系的照着他们的规矩原地踏步啊,他们多么希望中国社会永远不要出现要撼动他们的“李刚”般的地位的“新课题”才好。

独立参选人过去就在中国的基层人大选举中出现过“出现过”,倒是真的,但是多见打压,鲜见报道。今年的情况是,他们的声势通过微博得到了放大。感谢微博。由于基层人大代表都产生于具体的社区,而微博很容易把全国有共同政治倾向的人,甚至包括海外的同情者都聚合到一起,这些代表通过微博得到的支持,与他们在社区得到的支持通常并不一致。你们做过调查吗?他们当中多数人当选的可能性很小。也许吧。现实是残酷的,城管是有战斗力的,国保也是会死磕的。如果真正有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环境,结果就不一样了,比起那些内定的代表,这些独立候选人当选的可能性更大。

但按照政治规律,如果独立参选人越来越多,他们中某些人最终当选基层人大代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现在要问的是,他们中如果有的人当选后公开与现有体制不合作,中国社会在多大程度上做好了准备。不应说“中国社会在多大程度上做好了准备”,中国社会由集权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了100年了,民国时都已经玩过选举了,还没准备好?怕是大陆的“执政党”还没做好准备吧,可有做过准备,49年之前就承诺过直选,该兑现了吧?!

独立参选人中,最受互联网关注的,是那些一直在学习西方反对派的人。他们在试图把中国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文化,推向对抗性文化。鸦雀无声就是“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文化”,搞独立选举就是搞对抗?什么强盗逻辑?反对派不是对抗派。包容也不应该扼杀不同的声音。现有体制对这部分独立参选人的不适应几乎是必然的。既然这样,现有体制就要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呼喊了N年了,也该正式启动了,独立参选人或许正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中国的政治周期性“进两步退一步”,近期更是“进一步退两步”了,这种不情愿的懒洋洋的扭扭捏捏的改革早该换口味了,别再固步自封了,请主动点直截了当吧。主动总比被动号。以往公开选择对抗态度的独立参选人没有一名当选,对于他们未来如果当选会带来什么政治效应,目前中国社会显然不清楚,因此议论纷纷。谁在议论?谁在担心?是当权者在担心!他们担心什么?担心被关在笼子里。老虎多么希望自由自在,到处游走,想吃谁吃谁啊。现在有人在变笼子,大多担心啊,于是议论纷纷。

中国社会现在已经存在一些对抗性情绪是现实。如何对待这种情绪,是否允许它们从互联网走向现实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国社会同样没有考虑成熟。这里的“中国社会”也是需要置换为“中国当权者”,“没有考虑成熟”非时间不够用,也非不能,是不愿意也!目前现实社会对此持坚决支持态度的人并不多,尽管在微博上这个话题被炒得很热。毛始皇曰“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独立参选人无论个人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实践总体看是要把中国“选拔+选举”捅开一个缺口,把西方式选举引进中国。如果在早些年,几名独立参选人获选的示范效应有限,他们可以作为试点慢慢影响社会,但在互联网和微博时代,他们的示范效应有可能被放大,这也是现有体制谨慎对待他们的原因之一。有“示范效应”这是好事,学游泳就应该在水里学,不能老在岸上上理论课。

中国社会在思想层面呈现出分裂的苗头,一些独立参选人的作用如果只是不断给这个趋势加码,就会伤及中国社会无论如何都不可缺少的凝聚力,也就会引来更多的不安。这里的“中国社会”也要换成“当权者”。“凝聚力”?什么样的“凝聚力”?独夫的“凝聚力”也。独裁者,专权者最敏感也最怕众叛亲离。但是独夫毕竟是独夫,失去“凝聚力”是早晚的事。独立参选人的不断加码作用,是可喜可贺的事。

中国社会总是要前进的,中国政治体制也需要改革的推力。独立参选人来自于体制外,因此对体制的触动总是新鲜的。这种力量到底是破坏性的对当前的政治结构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对中国公民社会是建设性的。实际上取决于整个中国社会能否把握好这种触动的角度、力度和态度。中国的历史表明,政治力量是什么“性质”,不仅取决于它们的构成和出发点,还常常取决于它们自我运用的过程和方式。堂哉皇哉!又见“性质论”的怪腔调,就“自我运用的过程和方式”而言,中国的政治力量的“性质”应该是黑盒性的不男不女的人妖,早被变性了或乱性,独立参选人恰好可以帮助它正性。

我们认为,某些独立参选人越是受到微博的关注,越应注意别刻意突出自己同现有体制的对立,仅仅用这种方式拉选票,会破坏中国社会目前的运行规则。警告独立参选人不要坏了潜规则。

中国政治现实的弹性不会是无穷大的,试图突破它的临界点不是负责任的表现,这与中国改革的基本原则相悖,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制造政治风险,因此它能推动中国政治进步的概率极低。相反,如果他们在个人参选时充分尊重社会的利益,他们行为的正面意义就会增加。如果原地踏步是原则的话,他能推动的作用更小。独立参选人带来了谁的政治风险,执政党也。

对对抗性意见,中国政治总体上表现出用更大弹性包容它的未来方向,真的吗?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兴起过一股独立参选风气,结果包容了吗?TAM的枪响尤声在耳。中国的经济虽有副作用但仍无容置疑的高速发展着,但是政治环境怎么样那?有人酒足饭饱般欢呼:现在好多了。恐怕只能和文革时期相比吧。连个诺贝尔都容不下,还说什么“更大弹性包容。”恐怕连五毛们都不敢相信主子有包容的性格。它的路径显然是当前的体制不断“扩容”,而不是它从外部被“改造”。独立参选人应主动把自己的努力与中国政治改革的大方向结合起来,“中国政治改革的大方向”是什么?永永远远的“一二三四”?算了吧,先打扫屋子,不行真要另起炉灶。从自己的独特角度为国家政治生活增添活力,这有益于他们获得成功,也会使他们的实践对中国的前进更有意义。谢谢啊,是在为独立候选人献言献计吗?为什么以一个居高临下用威胁的口气呢?既是参选就是平等的地位,中国选举法也是这个说法,虽然冠冕堂皇了点。

总评:个人觉得现在出现了许多“独立候选人”,这是一件大事,是“好得很”的事。当然也有人说“坏得很”。我们要看看说“坏得很”的人是那些人那?是那些内定的代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既得利益的垄断型政治势力集团。有千万自己的人代表自己,他们可以舒心的操纵权术,中饱私囊,而且还可以打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旗号,拉大旗作虎皮,招摇过市。但是现在有人出来搅局了,要换了他们安排好的潜规则,要做独立的候选人了,要要从选民的利益点出发了,要强了他们的代表的台了。他们怎么还能舒舒服服的随心所欲那?当然不能了,虽然现在他们可以动用一切手段不让独立候选人如江西刘萍者当选,最终真正当选者不会很多,他们的人还是很多。但是这种独立风气会慢慢好起来,有独立意识,自由意志的选民也会多起来。贪官污吏们更加寝食难安。我虽然不想去也不够资格去,但是从心里敬佩这些独立参选人的勇气和毅力。我或许也没有机会填选票,但是在心里我投了他们一票。

我很奇怪《环球时报》的评论,是因为好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没有评论。(或许我没看到,谁让俺讨厌看呢!)《环球时报》怎么这么没有环球视野,更没有国内视野,没看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没有评论吗?或许只是在打头阵吧,投石问路,看看情况如何。可以预见,不多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党国喉舌报也会有报道或评论,以影响舆论,为当权者的具体行动造势。拭目以待吧。但此时我是看好独立参选人的行为。当今中国,官煤一片太平盛世,看看新闻联播就知道了,多么幸福啊。但是民间的反应怎么样呢?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那?公民私下的闲谈怎么样那?官媒报道和民间反应发差之悬殊,只能用“康乾盛世”之清朝相比拟。危险啊。贾谊《治安策》开头有段话:“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贾谊一片好心,奈何主子听不听出,文帝、景帝都不曾果断地采取措施,20年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就发生了有名的“七国之乱”。

现在祖国情况也不妙,社会像是被绑着一个个定时炸弹,危险啊,古人尚且知道“居安思危”,但今人却“居危以为安”。这些危险如维稳,早另当权者焦头烂额力不从心。殊不知事实就是这样,历史也多次鲜明虽然“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是枪杆子里不出稳定,反而会失去政权。而独立参选人正是一股清新之气,一扫当前的乌烟瘴气,更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拆除一个个定时炸弹,换换来一个安全安心的新中国。故此,有了独立参选人,“一人一票,改变中国”不再是梦想,国家的民主自由富强也指日可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