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晚上,我站在传说中的吉庆街上。

在许多关于武汉的故事中,吉庆街的出现率是百分百。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在想象着这样一条繁华而喧闹的街道,会是什么样子?

在我的想象里面,这条街应该比西安回民街洋气,应该比北京簋街江湖。里面应该是热闹的、灯红酒绿的、人流不息的….

所以当飞机降落在武汉的时候,我就想着晚上来这条街,尝一尝武汉的特色小吃。

可是我第一个打击来自出租车司机,在车上,他并不建议我去吉庆街,说那不是年轻人去的地方,现在的年轻人都去新天地,那是和上海新天地一个老板,年轻人的天堂呢。

第二个打击来自酒店前台,他也斩钉截铁的对我说:谁去吉庆街啊,我都是去新天地。

这让我有点犹豫了,到底吉庆街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那么不着年轻人待见呢?

当我真正站在这条曾经出现在无数文艺作品中的街道时,我沉默了。小小泥泞的街道,旁边有一两个大排档,三三两两的客人坐在那里,一些拉琴的艺人在无奈的穿梭着,寻找着可能的生意。在这条街上,我从头走到尾,然后又从尾走到头。除了拉客的大排档老板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生意冷淡,而举重大牌的小摊主们。在这里,我要了一份豆皮,也算是在传说中的吉庆街上,尝试过了武汉的小吃。

离开吉庆街之后,我去了新天地,更为冷清的一条现代化街道。充斥着西餐厅和酒吧,外面看起来停了不少车,但是整条街却更为冷清,在我再次从头走到尾之后,我终于决定打车回酒店,在楼下吃7毛钱的肉串和一碗辣到我肝颤的热干面。

也许有一天,西安的回民街也会如此吧。长久以来的拆迁传闻始终笼罩着这条街。尤其当我看到因为修建隧道而没落的吉庆街,更担心回民街也会有一天消失无影了。当然,在这之前,我更担心那些挣够钱的生意人们,自己破坏了这条街的质量和味道。

也许如那首歌中所唱的:

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了他们所有的

门上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远用,世世代代传香火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