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公众须自觉防蚊滋生

(2011-06-17)

早报导读

社论 2011年6月17日

由伊蚊传播的骨痛热症,又称登革热,是热带国家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严重的话会致命。在我国,每年的骨痛热症病例,少则数千起,多则上万起,是个攸关公众生命安全、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骨痛热症是一种世界性蚊虫传播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骨痛热症发病率最近几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二的约25亿人面临罹患骨痛热症危险,每年世界上可能有5000万骨痛热症感染病例。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申英秀去年底在吉隆坡的一次会议上警告,过去十年来全球骨痛热症病例数量快速增加,其中亚洲地区的防控形势最为严峻。

作为亚洲国家之一的新加坡,因为拥有一个在世界上堪称先进的公共防疫体系,所以多年来才能有效地抑制骨痛热症的蔓延。新加坡的骨痛热症病例在2007至2009年间呈现下降趋势,自然是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所取得的辉煌战果。可是,本地骨痛热症病例在最近两年却再次上扬,从2009年的4497起增加到去年5363起,而在今年首五个月,全国已经发现了1739起骨痛热症病例,比去年同时期的1676起增加了近4%。

导致本地骨痛热症病例回弹的直接原因,是伊蚊的数量增加了。而伊蚊之所以增加,又是因为其赖以滋生的环境,也就是静止的积水处所较前为多。而在最近两年,相信是因为气候变化的缘故,我国的雨量和雨势也比往年来得大,则是造成更多伊蚊滋生的原因。事实上,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就曾经刊文警告,厄尔尼诺等气候现象正在改变东南亚的气候,而“气候改变会加剧新传染病传播,特别是跟温度升高和降雨增加相关的疾病、比如骨痛热症的发生”。

既然骨痛热症病例回弹已经是个事实,就必须加以对治。对治方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在骨痛热症发生前加以预防,具体来说就是要清理积水,不让伊蚊有生长的环境;二、在骨痛热症发生的初期,加大环境稽查力度,迅速发现伊蚊滋生处,然后加以扑灭,避免疫情进一步蔓延;三、在骨痛热症演变成为有规模的传染病后,启动公共医疗应变机制,迅速救治病人,尽量减少致命病例。

以我国的情况来说,只要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骨痛热症疫情是不大可能发展到第三阶段的。也就是说,只须集中力量在前两个阶段的防疫工作上,就能有效地控制骨痛热症。

首先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我国正逢雨季,几乎天天都在下雨,雨水又会带来积水。积水处所既可能在公共场所,例如公园里凹下的地面;也可能在私人空间里,例如组屋居民用来插竹竿晾衣服的插管。在公共场所迅速清理积水,是有关政府部门的责任;而迅速清理政府组屋、私人公寓、有地住宅、商业大楼、工厂厂房和建筑工地等私人空间里的积水处所,如器皿、花盆底座、装饰容器、工地凹处等等,则是住户、租户、业主和工地经理等的义务。如果能把这项“治病于未发”的防疫工作做得好,即使不能杜绝也能在最大范围内控制伊蚊的滋生。不过,这毕竟是理想状况,一般不易做到。譬如说,环境稽查人员今年首三个月在住家里找到的伊蚊滋生处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6%。由此可见,组屋和私人住宅居民的防止伊蚊滋生的意识尚需加强。

其次要做的就是在疫情发生的初期,尽一切努力防止骨痛热症蔓延开来。在这个方面,政府能做的就是加强环境稽查力度,迅速发现病源,然后阻止骨痛热症进一步传染。虽然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一直都做得很好,但若得不到民众的积极配合,就难收事半功倍之效。例如,环境局人员要进入私人场所查看是否有积水或喷洒灭蚊雾,便常常因为屋主或业主不合作,不得其门而入。

要在骨痛热症于全球范围呈现急速上升的严峻形势下,确保国人免遭或少受疾病之苦,民间就必须自觉加强防蚊滋生意识、积极配合政府展开的各项防疫工作。唯有通过官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打击伊蚊滋生,进而减少我国的骨痛热症发病率。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