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基层工作讲求献身精神

(2011-06-04)

早报导读

社论 2011年6月4日

大选过后,基层组织的成员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例如指他们“报喜不报忧”,向议员所作的反馈含糊不清,使得民众的心声无法上达,而且也对居民的需求反应不够快、不够敏感,甚至还成了议员与居民沟通的“屏障”,妨碍双方直接交流。

李显龙总理很快的注意到这些批评的声音,他承认人民行动党与人民协会在选区里的基层工作存在缺点,但认为错不在基层人员。而行动党今后也将设法弥补不足,以加强议员与基层领袖同居民的接触和进行有效互动,并努力对基层人员所作的真诚反馈作出更准确的解读。

人民协会管辖下的各个基层组织,包括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俱乐部和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等是超越政治的,但它们却都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更是促进各族和谐相处,培养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组织。

这些基层组织的诞生,都有它们特定的社会背景。比方,公民咨询委员会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发生种族流血冲突后出现的。最先,是地方领袖为协助政府恢复地方安宁在一些选区成立了亲善委员会,过后,亲善委员会才逐渐发展为每个选区都有的公民咨询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则是因人口迅速向组屋区转移而产生的。

虽然各基层组织产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这些组织的成员都是义务工作者。早期,很多公民咨询委员和联络所管委都是地方上的领袖,或是民间团体的领导人,他们都是因为认同政府的政策而挺身而出,致力于社区服务,不但没有任何酬劳,往往还既出力又出钱,资助各种选区活动,捐献助学金和联络所建所基金等等。他们真诚的为社区效劳,无私的奉献,因此也很自然的赢得民众的尊重,被视为真正的社区领袖。

正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许多老一辈社区领袖往往是一辈子献身社区,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不求任何回报,而且也能很有效的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扮演桥梁的作用,解释政策,反映民情,敢说敢言,致力改善地方上的设施,并协助议员为选区居民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正因为有这样的社区领袖,议员的社区工作也才能做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他们为社区服务树立了模范和优良的传统。由于参加基层组织只有奉献而无利可图,有私心的人自然却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老一辈人的逐渐逝去,以及人协条例的改变,社区组织成员的构成也难免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由于提供了某种优惠,如担任基层组织成员至少一年的家长,可以在2B报名阶段获得“活跃社区领袖”资格,为孩子报读区内的小学,或与自己住址同区的学校。一些年轻家长出于孩子入学优先的动机而选择加入基层组织,不免让人对他们的服务热忱感到怀疑。

据报道,今年大选前新选区划分在2月24日出炉后,就有不少这类家长在网上论坛宣泄不满,因为他们原本服务的选区跟心仪的小学已经划入不同选区,他们担心不能借社区领袖的优势在2B阶段给孩子报读这些学校,自己之前的努力就这样付诸东流。一名即将为儿子报读小一的母亲指出,她目前在阿裕尼集选区的基层组织服务,想要为孩子报读属于同选区的新民小学,但在选区划分后,新民小学被划分到宏茂桥集选区,而其他阿裕尼集选区的学校都不在她的考虑内。她因此感叹:“早知如此,我就不参加居委会了。”

我们深信,大多数的基层组织成员仍然秉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和服务精神,是具有献身精神的一群,也值得人们的尊敬,像上述那位家长的成员应属极少数,但人协和各基层组织实有必要探讨目前的一些做法,剔除缺乏真正服务社区热忱的成员,避免基层组织的良好形象和美名受到少数人的不正心态所玷污。政府要加强基层工作,改善与选民的沟通,设法吸引更多具献身精神的基层组织成员应是当务之急。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